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江南第一猛莊覆滅內幕:靠打壓股票翻云覆雨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6:36 新華網

  被疑參與10多家上市公司的MBO,“過去是靠拉升股票賺錢,現在是靠打壓股票賺錢。真是翻云覆雨啊!”

  新華社上海1月6日專電 (記者 張煒 黃庭鈞) 盡管不久前屢有重組和注資傳聞,但在股市上曾享有“江南第一猛莊”之稱的金信信托,終因“違規經營和經營不善,造成較大損失”被監管部門勒令停業整頓。

  曾是呼風喚雨的“江南第一猛莊”

  1996年,金信信托進入證券行業。1998年,金信信托發起設立了博時基金公司。目前,博時基金管理的資產已超過50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據此間市場人士介紹,借助這些資源,金信信托歷來做莊兇猛。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場屢有斬獲,賺取了大量利潤。據這位市場人士稱,金信信托持有的股票漲幅一向可觀,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內漲幅達900%,金信信托被冠以“江南第一猛莊”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熟悉金信信托的業內人士認為,前掌門人葛政是想把“金信系”打造成一個以資金信托、財產信托為核心,以投資銀行、

證券、基金管理、購并重組與財務顧問業務、私募基金為輔,業務將覆蓋全國的非銀行金融控股集團。

  入主多家上市公司,幫助MBO

  現在回過頭來看,金信信托入主多家上市公司,包括長豐通信、金地集團、伊利股份等,目標只有一個,即幫助上市公司實施MBO(管理層收購)。

  市場發現,2002年下半年后,那些受到金信信托重點關照和大舉進入的上市公司,大多與金信信托在實施MBO上有著某種合作與默契。顯然,金信證券的坐莊目標都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有著很強的針對性的。短短兩年里,金信信托被疑參與了長豐通信、金地集團、伊利股份在內的10多家上市公司的MBO。

  “過去是靠拉升

股票賺錢,現在是靠打壓股票賺錢。真是翻云覆雨啊!”市場人士如此分析金信信托的操盤手法。據介紹,近年來,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旦與金信信托和MBO扯上關系,其股價即會遭到明顯打壓,出現一路下跌的走勢。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金信信托參與的MBO方案設計,其手法也大致相同:上市公司在MBO條件成熟的時候,將過去儲備的可計提資產進行壞賬計提,放出利空消息,金信信托配合打壓上市公司股價,并在低價大量買進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伺機低價轉手給企業管理層,從而幫助企業管理層實現低價收購的目的。

  但是,玩火者必自焚。金信信托的結局,再次證實著這一古老箴言。

  子虛烏有引資自救行動終以失敗告終

  當鄭俊懷鋃鐺入獄之時,金信信托也同時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事實上,那時監管部門就已注意到了金信信托的問題,并開始介入調查。”一位不愿具名的監管部門人士說。據說,當時

銀監會采取的是“交叉檢查”,來自浙江省外的銀行監管部門,受命對金信信托進行了深入檢查,并向銀監會上報了長篇的檢查報告。

  “金信信托,作為一家信托投資公司,做了大量自己不該做的事情。這最終導致了它的不可拯救!”這位人士說。

  事實上,金信信托在一面接受檢查的同時,一面也展開了自救行動。2004年年底,金信信托原董事長葛政抽身而退,其控制的約37%的股權也被轉讓。新進投資方曾經承諾,在未來9個月時間內,投入4億元至8億元資金用于拯救金信,但是否兌現不得而知。2005年7月間,金信信托新任董事長汪曉峰又宣稱“蘇格蘭銀行將入股金信信托”。但此后被證明所謂引資是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所謂蘇格蘭銀行,只是拉虎皮做大旗。引資行動純屬子虛烏有。

  汪曉峰執掌金信信托不到半年即告離開,隨即葛政不得不又重新出山,并拋出了所謂的政府注資計劃。“金信信托是金華當地最大的企業。如果能救,地方政府自會盡力而為。但從最終結果來看,政府已是愛莫能助。”一位當地人士說。

  國內信托行業呼喚合規經營

  “金信信托事件,對正在逐漸恢復的國內信托業的整體形象,是一個打擊。”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士十分遺憾地告訴記者。但是,他仍表示,對于違規的打擊和整頓,還是不能手軟。該出手時就應該果斷出手。“這次銀監會的行動,很果斷,也很及時。”他說。

  專家分析,盡管目前很多情況還云山霧罩,但從金信信托的結局來分析,倍感“國內信托行業‘合規經營’意識和機制的缺乏”。

  首先,金信信托長期以來在股市上有“猛莊”之稱。“莊”者,操縱市場之謂也。而操縱證券市場的行為為我國法律所禁止。民意洶洶,難道公司內部就沒有對自己是不是存在“猛莊”之實,進行合規性的審查?

  其次,據分析,金信信托的覆亡,很大程度上是其將信托平臺上融到的資金,轉戰到股市,終因證券市場風險波及令其“資金鏈”斷裂而致。那么,就要質疑:如此“信托行為”的合規性又在哪里?

  其三,金信信托長期以來事實上處于葛政一人的實際控制之下,其在二級市場操控的資金在200億元左右。這樣的公司管理運營架構,合規性又在哪里呢?

  “信托行業,顧名思義,就是受人之托,還人以‘信’。但是,一個缺乏起碼的合規性約束的信托企業,又如何能‘忠人之托’呢,最終更不能‘還人以信’!”來自監管部門的人士對記者說。這位人士認為,國內信托行業,應從金信信托事件上吸取教訓,“合規經營”比什么都重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