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百億保險資金青睞G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7日 17:50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趙 萍

  北京報道

  2005年被業界視為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元年”。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公司已經向保監會資金運用部門提出“將直接入市投資比例上調1倍至保險公司總資產的10%”的請求。這與當初入市時的心態,有著天壤之別。

  雙重使命

  保險資金正式跨入二級市場的那一刻,市場上的眾多機構依然在“1300點保衛戰”中掙扎。彼時的保險資金對于如火如荼的機構護盤保衛戰,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增量資金,但卻給股市帶來了尚缺的另一個重要元素——信心。某保險公司一位負責權益類投資的投資經理如是說。

  于是,在接下來數月間的千二保衛戰(4月)、千一保衛戰(5月)、千點保衛戰(6月)中,以及支持

股權分置改革的過程中,保險資金無一例外地到場,“入市資金只增不減”。

  結果是,2005年2月17日以來,“只有4-7個交易日保險資金對

股票投資有小幅減倉,其余交易日,直接入市保險資金量持續凈增”,保監會資金運用部一位負責人披露。他同時用了八個字形容保險資金直接二級市場后的動態:平穩增長、略有盈余。

  前述投資經理告訴記者,保險資金帶著特殊任務進入股市后,對股市的深淺沒什么直觀認識,不少保險公司里的投資人員或研究人員的心里都曾有過抵觸情緒。沒有任何歷史包袱的保險資金,幾次大舉進攻,都選在了股市的低點,給后期獲利埋下了伏筆。

  嘗到些許甜頭的保險資金在2005年下半年開始發起主動進攻。

  “我們已經向保監會提出申請,希望監管部門能夠考慮將對股票的投資額度從原來的5%提高到10%,以滿足保險資金的現實投資需求。”某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監管機構的態度也很支持。”

  一位接近保監會資金運用部的人士告訴記者,2005年第三季度末,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總金額已經突破了100億元大關,目前仍在穩步建倉中。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也未如年初眾基金公司猜測的那樣——可直接投資股票后即會大舉減持基金,相反,其對開放式基金尤其是其中的股票型基金的投資量,一直處于波動上升的態勢下。

  主動出擊

  全年股指繼續下滑,種種困難擺在保險機構的面前,但依然沒能影響到在上市公司的季報中,浮現出越來越多保險資金進出的身影。

  華北高速、上海機場、鹽田港、贛粵高速、

白云機場、中海發展、鹽湖鉀肥、蘭花科創、G銅都、云天化、華能國際……在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報告中,6家保險公司出現在超過50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僅中國人壽一家就占據了其中的38家,其次是中國平安,上榜10只有余。而在2005年年中,還僅有中國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和天津北信保險經紀公司4家保險公司出現在大約17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

  三個月時間,保險資金增倉顯著,染指的股票家數翻了三倍。

  除了選股數量的增加外,保險資金的投資偏好也發生了某些細微的變化。某證券公司研究部總監分析道,上半年,保險資金表現出了很強的模仿能力,投資風格與開放式基金雷同,在上市公司中報披露出來的股票中,包括福田汽車、云天化、魯泰A、瀘天化、天士力等,均為基金、QFII或是社保基金的重倉股。

  此外,市場普遍認為,保險機構秉承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理念,成為證券市場上引領理性投資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事實上,它的投資期限偏短,波段操作偏多,表現出一定的投機性。

  前述投資經理認為,這是因為投資初期保險機構對A股投資風險的不確定,再加上前述之特殊角色,給A股投資帶來一定局限性,“跟風的風險可能更小”。

  進入下半年,保險資金的投資風格開始從效仿開放式基金向自主投資轉變,選股的范圍也逐漸拓寬,更加注重其盈利能力。保險資金持股較多的如:華能國際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達到1.43億元、錫業股份實現凈利潤2.6億元、瀘天化實現凈利潤3.59億元。

  前述研究總監仔細查閱了保險資金介入的股票后續稱,以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為例,他們不約而同加大了對G股的投資力度和資源概念板塊的投資,如新增廈門鎢業、吉恩鎳業、云南銅業、G銅都、鹽湖鉀肥等資源股,此外,還部分地減少了基金重倉股。

  與基金公司不同的是,保險公司沒有持有人贖回的壓力,也沒有令人喘不過氣的排名壓力,因此稍微摸出點門道來的保險資金,表現出了對價值股的渴望。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