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向外資開閘一石三鳥意義深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09:18 南方日報 | |||||||||
賈肖明 2006年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紅火熱鬧得有點讓人驚訝。當天,謎底揭曉,商務部、證監會、國稅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外管局五部委聯合發布了《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對這個政策,有人評價“很猛”;到底有多“猛”,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無可置疑的是,中國股市的大門從此因該項政策向外資洞開。
《辦法》開宗明義:“規范股權分置改革后外國投資者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投資,維護證券市場秩序,引進境外先進管理經驗、技術和資金,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細讀這段話,耐人尋味之處頗多。 中國股市現在的頭等大事就是“股改”,《辦法》也不例外,寫的很明白,只有完成了股改的公司,外資才能進來,這給不弱的股改熱情再添一把火。 其次,目的是“引資”。有人推測說,就此一項,將為國內股市帶來幾千億的增量資金。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有點牽強,因為《辦法》開的是戰略投資之門,外資在二級市場增持股份仍必須通過QFII,對于二級市場的資金供求來講,實際意義并不大。但是外資通過協議轉讓受讓上市公司股份,為降低未來大量限售期滿的股改公司股份拋售給市場帶來的資金壓力拓開了一條新路。對于有融資沖動的公司來說,完成股改后可以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定向增發,而不必向二級市場“吸血”。 而對股市而言,《辦法》的意義遠不在此。按著名市場人士鄭培敏的話說,“QFII只是財務投資人,目的是獲得買賣股票的利差;而戰略投資者是要參與管理,要做公司的董事,甚至董事長。” 為什么要引入戰略投資者?國有商業銀行的改制之路就是最明顯的答案,借“洋醫生”來治“沉疴”。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解決的是證券市場的制度性缺陷的話;A股向外資開閘,是要借外力解決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難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根子在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很重要一條,就是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 例如諾基亞,它是挪威的企業,但從它的股東結構看,絕大多數都是外資股東,每個股東持股量都很少。國內股市以前很多問題的根子都在“一股獨大”,通過向外資開閘A股,將有助于國內上市公司開辟一條走向國際化企業的路。 對中國資本市場本身而言,市盈率的降低,說明游戲門檻已經跟國際市場接軌;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意味著游戲規則的國際化;而接納外資戰略投資人,則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在參與對象多元化上,又向國際化邁出了一大步。 但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資本的根本屬性是牟利,而不是做善事。而A股市場的開放政策,其傳導機制到底如何發揮作用,還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發布《辦法》的部委中,并沒有國資委的影子。北大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勇提出了這樣的擔憂,“外資是有選擇地進來,國內真正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并不多,而其中不少還是具有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外資進來還有一些政策性的問題要解決,要避免將這一政策的意義流于象征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