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PK郎咸平:不可輕下定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04:22 第一財經日報 | |||||||||
傅勇 趙勇終于忍不住了。自從當上長虹集團的掌舵人,他在一年半時間里頻頻遭到郎咸平的“大炮”攻擊。上周末,趙勇首次回應郎咸平的質疑,并宣稱“郎咸平攻擊我搞MBO,我不怕”。12月27日,趙勇更是自己買票親臨郎咸平在成都的演講會場,兩人展開當面對話。
郎咸平到底有什么“證據”一再咬定長虹少帥存有MBO的不良企圖呢?我們又如何看待這場當事人面對面的“巔峰對決”呢? “成功的”MBO不僅是管理者持股,關鍵還在于管理層控股。目前的長虹和趙勇顯然不符合這個標準。但是,撇開郎咸平對長虹前任老總倪瑞峰的耿耿于懷不論,以下一連串事件在郎咸平看來趙勇是在“繼續未競”的MBO事業。 其一,趙勇共計提了37億元的壞賬準備,被認為是在甩包袱。其二,長虹與朝華科技合作成立的長虹朝華信息公司,趙勇將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而這暴露了趙勇MBO的“目的”。這兩件事情早已引起郎咸平的強烈質疑。不過趙勇當時并沒有對郎咸平的質疑作出公開回應,相反在今年5月,趙勇再施產權改革的大手筆,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綿陽宣布成立,試水員工持股。該公司將拿出每年的部分盈利,用于管理層和骨干員工購買公司股份,最終使這部分人在5年內持有公司20%的股份。此外,長虹財務和股價的大起大落也是引起郎咸平關注的理由。 這樣看來,郎咸平的質疑似乎并非空穴來風。我們知道,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單憑自己的工資積累去收購總資產上千萬甚至十幾億的國有資產,是根本不可能的。企業原有領導者必然會通過各種手段為自己未來的收購積累資金,靠山吃山是唯一可行的路徑。如先把企業做爛,讓價值10億的企業虧損成幾百萬,這樣買的時候就便宜了許多。另外,通過對外投資,與合作伙伴合謀拖欠企業貨款等辦法,把本屬于企業的資金轉到自己的腰包,最后用來支付收購的費用。這幾乎是不二法門。 然而,雖然表面上看,趙勇掌控下的長虹與上述MBO特征有幾分神似,但就此下肯定判斷還為時尚早。一個不可忽視的可能是,趙勇的做法只是無心之過,卻剛好和這些法門“撞車”,才引起郎咸平的質疑。以尚未發生的推斷指認一個人即將犯罪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同樣,對郎咸平的質疑我們還需謹慎處之。 另外,我們也不能以郎咸平在某個“個案”上的成功而對他產生某種信任依賴。在此之前,郎咸平去年“三叩TCL”、“四問海爾”、“七敲格林柯爾”,一路殺到長虹,“郎監管”著實贏得了不少掌聲。特別是顧雛軍的倒下,顯然更加豐富了郎咸平的形象。可是,他的種種論斷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證實?這確實是個謎。其實,把“矛頭”對準這些我們寄予厚望的民族企業,對它們的成長并不是絕對有利的事。 總之,最好還是把與兩人恩怨以及與之相伴隨的國企改革路徑的是是非非交由時間和實踐做出恰當的裁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