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倫敦證交所:中國有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14:13 新世紀周刊 | |||||||||
-撰文/高山 擁有200年歷史的倫敦證券交易所,由于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可能面臨被兼并的命運,而在圍繞此展開的各種利益爭奪戰中,中國將充當怎樣的角色,十分值得期待 12月的早些時候,倫敦證交
所董事會回絕了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發出的10.06美元/股的現金收購出價。 麥格理銀行的指導性出價對倫敦證交所的估值將近26億美元,較倫敦證交所股票12月8日的收盤價低5%。倫敦證交所表示,這一出價非!翱尚Α,缺乏任何戰略上或商業上的可信性。 倫敦證交所是個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店”,已有200年歷史。目前的倫敦證交所是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它不僅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還受理超過2/3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 截至2005年10月,按上市公司市值計算,倫敦證交所是歐洲老大,資本總額達2.56萬億美元,交易額僅次于紐約和東京兩地證交所,是世界第三大證券交易所。 風光不再 目前的歐洲已經形成了德交所、倫交所、歐洲聯合股市三足鼎立的局面。而隨著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歐洲的三大股票運營商最終將會縮減到兩個,倫敦證交所由于技術落后和管理不善,早已風光不再。 不過,由于地處歐洲金融中心倫敦,因此,其最有可能成為被兼并對象。歐洲聯合股市和德意志證交所都對倫敦證交所虎視眈眈,都希望借并購而統領歐洲股票交易市場。與此同時,全球金融業大并購潮流為歐洲交易所整合提供了外力,特別是美國金融業頻頻傳來的合并消息,更刺激了歐洲金融證券業敏感的神經。 2004年底,德國證券及衍生工具交易所(德國證交所)和歐洲聯合股市(Euronext)先后加入并購倫敦證交所的爭奪戰之中。但英國金融監管機構主動介入,導致倫敦證交所至今保持獨立地位。 英國公平貿易辦公室所屬競爭委員會在今年7月底公布了對這一并購案的初裁結果,認為在目前狀況下,任何一方并購倫敦證交所都會削弱英國證券市場的競爭氛圍,同時建議它們及時提供避免壟斷行為的補救計劃。 理論上講,中國企業收購倫敦證交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首先,目前倫敦證券交易所準備拒絕任何其他大型歐洲交易所的兼并報價。因為倫敦證交所認為,大型歐洲交易所對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兼并將引發客戶向歐盟競爭當局提起上訴。 另外,倫敦證交所已就其與歐洲大型交易所合并的可能性,向歐盟委員會競爭機構征求過法律建議。倫敦證交所確信,大型歐洲交易所對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兼并會成為一場它與歐盟間曠日持久斗爭的對象。倫敦證交所的立場暗示,期盼已久的歐洲各交易所之間的整合還相當遙遠。 其次,收購價格是并購交易能否達成的主導因素。目前,倫敦證交所正在圍繞提高價碼做文章。7月13日,倫敦證交所召開年度大會,其CEO克拉拉·弗斯表示,倫敦證交所的財務水平和經營狀況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截至6月30日的一個財政季度當中,交易所的經營收入增長了13%。 還算不錯的經營業績令倫敦證交所的高級官員信心倍增,很多人認為這家已有200年歷史的證券交易所一定會賣個好價錢。盡管倫敦證交所主席克里斯·吉普森·史密斯口頭表示,他的交易所擁有“獨立戰略”而且“還不準備出售”,但其實這是抬高價碼的一種手段而已。這次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之所以收購失敗,就是因為其580便士(10.06美元)/股的報價太低。 第三,近期倫敦證交所的幾家大股東一直在以高出麥格理銀行報價6%的價格購買倫敦證交所的股票。倫敦證交所的管理人員曾表示,他們只有在獲得至少每股700便士的出價后才會考慮進行認真談判,而這一價格比麥格理銀行的出價高出了20%。 從目前的行情來看,倫敦證交所現金收購價格應該在每股800便士(13.88美元)左右,即總計20.69億英鎊(35.9億美元)。這對于有著幾千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來講,應該不成問題。 中國情結 收購倫敦證交所可以為中國金融業走向世界提供更大的舞臺和空間,可以實現中國金融的多極化,更有利于中國的和平崛起。目前,倫敦證券交易所正計劃利用它的較低費率、不太繁多的監管條例作為賣點,吸引中國公司前去上市。 現在,倫敦證交所的最高上市費用約為19萬美元,大大低于紐約證交所的標準。同時,倫敦證交所的最高年費約為3萬美元,紐約證交所則為50萬美元。目前,倫敦證交所還在與香港聯交所協作,以便讓計劃在這兩個市場同時上市的公司使用單一招股說明書。 另外,倫敦證券交易所董事長Chris Gibson Smith在任倫敦交易所董事長的18個月里已經四次訪華,向中國企業展開了強大的攻勢,公開“叫板”紐約證券交易所。 還有一點是,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可以使中國企業以國際投資者認可的公司監管標準,而不像在美國證券市場那樣需要遵循嚴格的美國薩奧法案。 美國監管部門出臺“新的上市公司準則”的薩奧法案,導致了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成本大幅上揚。這也導致了一部分想到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不得不改變其上市地點的計劃。 這對倫敦證券交易所無疑是個機會,建行和中行也正是因此改變了其上市的地點。目前,倫敦證券交易所與建行、中行的談判已經展開,不僅是建行和中行,倫敦證券交易所和中國五大行都已經有了接觸。 據悉,到目前為止,共有36家中國公司在倫敦上市。在香港和倫敦同時掛牌上市的中國企業,包括中國石化(386,HK)、浙江滬杭甬(576,HK)、大唐發電(991,HK)、江西銅業(358,HK),以及剛于2004年底進行兩地同時掛牌的中國國際航空(753,HK),其中中國國際航空是在該交易所上市的規模最大的中國內地公司。 與之相比,目前有超過20家中國公司在紐約上市。但隨著中美關系復雜化和敏感化,美國是否愿意看到更多美國人的錢投入中國的企業,這一點充滿變數,中海油收購優尼克未果就是前車之鑒。 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歐洲運營部門負責人吉姆·克雷格(Jim Craig)曾表示,過去5年里,倫敦證交所已成為數家競爭對手的競購目標。雖然,麥格理銀行此次的收購未果,但其卻給倫敦證交所未來所有權的爭奪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