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5 王連洲給投資者應有的回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6日 08:13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王軍北京報道 就2005年基金市場的熱點問題,日前記者采訪了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理事長王連洲先生,他表示最終決定基金生命與活力的,是投資者的基金財產能否增值保值,能否賺到錢。
記者:在銀行系基金大舉介入,保險系基金呼之欲出的情況下,基金行業的格局在發生重大變化,您是如何看待當前這種局面的? 王:銀行系基金的成立,是突破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現有法律框架,迎合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趨勢,推進金融混業經營的重要一步;也是體現有關方面十分關注銀行發展空間,提高銀行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銀行系基金的成長,基金業現有生態格局將受到大的擠壓和沖擊,可能導致其他一些基金公司受到沖擊甚至淘汰,這當然不是市場正常自由競爭的結果,而應當被視為中國社會上一種強勢力量對金融資源的又一次重新調整和分配。不少業內人士對此感嘆,要知如今,不惜突破現有法律框架成立銀行系基金,創設理財產品,為銀行增加利潤增長點,何必當初那么執著、那么匆忙、那么徹底地大搞“分業經營、分業管理”? 最終決定基金生命與活力的,是投資者的基金財產能否增值保值,能否賺到錢。銀行系基金誠然可以依靠銀行網點方便基金的銷售,比較容易維持一定的規模,但其經營業績還要看未來的實踐。基金業績與基金規模并沒有直接正向關系。 記者:基金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特別是股票型基金發行規模不斷縮小,部分基金遭遇贖回潮,您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何在,基金公司應當如何擺脫困境? 王:基金公司面臨困境,部分基金遭遇贖回潮,其原因就是由專業運作的基金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應有的利益回報。當然在股市長期低迷的情況下,要基金有良好業績客觀上也很難。要擺脫當前的困境,從外部說,要優化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推進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發展,增加基金業活動的廣度和厚度空間;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堅固基金價值投資的基礎;加強基金市場的科學監管和輸導服務,鼓勵市場公平公正競爭;引進做空機制,活躍市場;嚴格執法,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從內部說,牢固堅持以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為基金管理的行為理念和準則,正確理解基金公司的定位問題;完善和健全內部治理機制,公平、公正、合理處理各有關方面利益關系;降低基金運作成本,在可能的條件下,使基金利益向投資者傾斜;關注專業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穩定優秀專業人才;依法擴大業務范圍,多方造就基金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記者:與前兩年相比,基金的市場影響力明顯下降,輿論發出了“基金話語權喪失”的疑問,并對基金的不作為提出質疑。同時市場對于基金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也產生了一些爭議,對此您如何評價? 王:基金規模達5000多億元,對證券市場應該有較大的話語權。輿論對有些基金股改中的不作為提出質疑,是可以理解的。我認為,基金代表基金投資者的利益,與一般流通股東的立場不應有大的懸殊。我相信絕大多數基金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并沒有錯,盡管在一個短時間內有時尚不能證明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同一標的的投資價值不是凝固的,靜止的,而是隨著環境、條件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基金的價值投資理念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并不意味著一定堅持“長期持有”的理念。為基金投資者利益最大化,把握和利用股市短期波動,爭取技術操作受益,未嘗不可。 記者:2005年市場上有很多聲音質疑當前基金業的不規范行為,如是否利用類別表決牟利;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現象;是否刻意控制業績保份額。您是怎樣看這些問題的? 王:目前市場上有很多聲音質疑基金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現象,我想在誠信缺失而得不到嚴厲整治,遵紀守法意識淡漠的大環境下,公司為了維護基金品牌和較高的管理費收入,緩解某些傳媒和單位對基金排名而給基金公司本身帶來的壓力,這種現象決不是空穴來風,寧可信其有。目前基金管理人面臨來自投資者的壓力,同行業業績比較的壓力,公司內部使用機制的壓力,加之現在考評體系不科學,致使部分基金管理人的職業操守和人格扭曲,都不是不可能的,對此應當明確持反對態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