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行者李榮融尋找博弈中的節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4日 13:1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段曉燕 北京報道 沒有煽情的言語,沒有激動的表情,一如以往,李榮融坐在新聞發布臺上,在作他的年終報告。 他的肩上,是12萬億的國有資產,是13.8萬戶國有企業,和4300萬的就職員工,還有
2年多來,李榮融帶領著年輕的國資委,在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對接的國際化競爭壓力之下,在中國國內社會經濟體制的縱深改革中,引領著國企,尋找新的位置和感覺。 在即將過去的2005年,這種探索又集中體現在中國資本市場重構的博弈激浪中——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迫近,各種問題和矛盾,將李榮融和國資委推向了2005年的風口浪尖上。 非常時期,需要大智慧。 “要積極,但要穩妥。”李榮融非常慎重地緊攥住改革的節奏。他深知中國特色的改革,唯有穩中求勝,超于實際能力的貿然激進反而會帶來更長遠的痛苦。 決策者往往是孤獨的。他不爭不辯,繼續地推進各種明知非常艱難的改革——正如熟悉他的工作人員的評價:務實、效率。他用行動來發言:2006年,國資和國企改革將進入快車道。 股改“慎行者” 在由股改啟動的這場中國資本市場重新構建的改革中,國資委和國有企業無疑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這不僅僅是因為,國資委是占市場總量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的終極出資人,是證券市場最大的終極股權持有者,其一舉一動對資本市場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國資委自身所肩負的國資和國企改革來說,也到了一個需要利用資本市場工具來推進的攻堅階段:國有企業產權的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以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都離不開資本市場。 由是,他多次公開發言,表示國資委積極支持的態度。 4月份,股改正式啟動前,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關于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證監會已經說時機成熟了,我們也認為成熟了,總之我們支持他們的工作。” 但積極并不是冒進,在“積極參與”原則路線下,他要求謹慎、細致地做好準備工作,因為對于國資委來說,這些參與股改的國有資產,是否能夠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是未來考量國資委的指標。 早在證監會進行股改之前,他已經讓國資委相關部門,對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專門研究,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他本人亦非常關心每日的股指走勢,并且和部分中央企業負責人,探討股改相關問題。 在第一批試點結束后,清華同方方案被否決,他專門請清華同方的有關負責人和保薦機構到國資委,與其他中央企業一起,總結問題,找出經驗。此后他要求中央企業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要充分聽取中小股東的意見,注意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在市場呼吁需要大盤藍籌股參與股改、以穩定股改信心的時刻,他親自出馬,說動寶鋼和長江電力,進行股改。 他也公開要求國資委和所轄的國有上市公司,要在股權分置改革的過程中,配合大局,做出表率。 但他同時意識到,現行的資本市場中的各種配套機制不完善,貿然股改存在一定的風險,必須要“條件成熟了,才能推出”,“成熟一家,推出一家”。 但市場對他的苦心理解有限,甚至將國資委認定為股權分置改革和中國資本市場化改革的“攔路者”,媒體上充斥著對他的指責。 “既然是市場化改革,企業是參與的主體,總不能搞行政式的強迫命令。”李榮融認為。 而股改前后,國資委也聯合證監會以及其他國家部委,共同或單獨下發各種完善股改的配套措施,以保證股改健康且快速地進行。 尋找博弈中的節奏 盡管從成立之初開始,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國資和國企改革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國資委一直在考慮,但一切都不如2005年5月份開始股權分置改革來得直接。 用一位國資研究專家的話來說,“股權分置改革,直接將國資委推向了資本市場的場中央,這個節奏,比國資委自己預先設定的要快。” 李榮融上任時的計劃,是希望利用2-3年的時間,首先從產權改革和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下手,雙管齊下,搭建好一個國資監管和國企管理的基礎框架,再將具體工作一步一步推進。 但就在這個基礎框架還在搭建的過程中,股權分置改革迫近了,國資委不得不將股改列入重點工作之一。 而在這場中國資本市場最徹底的改革中,展開博弈的核心力量,不僅僅是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不僅是所謂的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還有國有資本之間的博弈。 事實上,李榮融面臨著的局面盤根錯節,已經超出了國資委力所能及的范疇。 “股改不是國資委一家的事情,也不是證監會一家的事情,而是關系到多個部委管理權限。”分析人士解釋。 這也是為什么,整個股權分置改革,要由國務院來統領協調。 “在這個問題上,國資委要做的就是管好國有資產,不把風險轉嫁到股市上。”在一次采訪中,他對記者表示。 在這個責任之下,今年下半年以來,李榮融曾要求國資委各部門加快各項工作的進展,包括,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治理結構的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企業管理人責任的認定,以及企業會計和風險、法律制度的完善。 “要管好資產,就是要管好兩個方面,一是管好賬本,一是管好人。”他表示。 他曾對本報記者表示,“我的理解是,股權分置改革,要確確實實,給市場穩定的預期。國資委要做的,是要為健康的股市做貢獻,要管好國有資產,把國有企業搞好,保證進入股市的國有資產都是優質資產,能給股市、給投資者持續穩定的回報。” 他還表示,對于國資委來說,除了積極配合當前的股權分置改革之外,國資委的一個重要責任還在于,要保證國有上市公司的質量,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由此,配合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國資委出臺了《境內上市公司高管激勵規范意見》,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將企業發展的長期利益和管理層密切捆綁在一起,并于2006年開始試點。 “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的,且又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國有上市公司,是可以率先進入試點的。”他告訴記者。這和他之前要求的“保證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思路吻合。 他對記者坦言,“大家都想快,我們也想快,但這個事情,急也急不來。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解決的。” 話雖如此,成績擺在面前。截至12月15日,通過股改的310家上市公司方案中,有179家國有企業,34家中央企業。 他認為,上市公司情況千差萬別,每個的股改方案都需要花大力氣研究,雖然有困難,但決心不會動搖。他告訴記者,最近的一段時間,國資委一直在配合有關企業,商討股改方案,爭取克服困難,完成股改。 “股改的方向是堅定不會動搖的,但還是要積極穩妥進行。”他再次表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