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世商貿所持伊利股份股權可能轉為國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3日 07:59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王泓包頭報道 本報日前率先披露了鄭俊懷等5人涉嫌挪用公款案的詳情以及兩大爭論焦點,而昨天庭審現場的辯論焦點,印證了本報的歸納。 在長達12小時的庭審、舉證、質證、辯論過程中,公訴人、被告和辯護律師各抒己
華世商貿為誰而生針對起訴書對鄭俊懷操縱成立華世商貿并挪用公款購買股票以牟取個人利益的指控(詳見本報昨日相關報道),鄭俊懷在法庭上辯稱,1999年有一位市場炒家找到自己,希望幫助聯系收購伊利國有股和法人股,當時伊利的股價為20元,對方計劃收購舉牌后漲到60至80元。他認為這屬于惡意收購,于是向有關部門匯報,得到的答復是“應該設計一個反收購方案,哪怕是自己人持有,也不要被外人惡意收購。”于是,鄭就與除郭順喜外的另3位被告商議,于1999年底成立了一家“代表伊利全體高管”持股的公司,收購其他股東欲出售的法人股,以遏制惡意收購。 至于為什么要借錢注冊這家名為華世商貿的公司,并且股東僅為高管中的一小部分,鄭俊懷稱,如果用上市公司資金買本公司股票,是違規行為,用自己的錢注冊則會引起誤會,況且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公司,其股東只是象征性的名字符號,最終要演變成為全體高管持股的公司。為急于收購當時立鑫公司因銀企脫鉤而著急變現的伊利法人股,就以由伊利托管的八拜奶牛場名義向銀行借款1500萬元,然后挪至華世公司購買股權。鄭俊懷始終強調,華世公司的設立初衷是為全體伊利高管持股激勵服務,只是受限于法規,一時沒有合適的形式,就先采用少數人持股方式,待條件成熟后逐漸轉變為全體高管持股。為證明這個初衷,鄭俊懷表示,曾經計劃把華世公司與后來成立的相對規范的高管持股公司啟元投資公司合并,但相關主管部門未予同意。 至于2002年末以各股東親屬的名字對華世公司增資,鄭俊懷辯稱,不直接以公司高管名義持股是為了規避證券監管部門有關高管持股的規定,不那樣會影響上市公司再融資和持續發展;至于2004年再次虛假變更出資人,鄭俊懷表示此舉是為了對付當時各路媒體對華世公司的炒作。他同時堅稱,華世公司的股東從公司設立至今,從未獲得過分紅等任何利益。 關于對在2004年7月為對抗調查,安排簽署代替伊利高管持有華世公司股權的虛假承諾函、偽造相關董事會會議記錄、簽署虛假借款協議等指控,鄭俊懷的辨白是“為了完善相關歷史手續”,因為“管理層持股是一個系統工程”。 鄭俊懷的身份是什么而對于第二筆華世公司直接從伊利挪用的150萬元購股款,鄭俊懷承認屬于關聯公司占有上市公司資金,是違規行為,但自己“當時沒有這個意識”。 關于鄭俊懷是否作為國有股權的代表,從而以國家工作人員乃至國資出資人身份挪用公款,公訴人與辯護律師展開了激烈的交鋒。公訴人的主要證據之一是今年10月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出具的“鄭俊懷同志有關情況說明”。該說明認為,根據1996年《呼和浩特市國有大中型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補充規定》,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的黨組織書記、董事長和總經理由市委管理,所以鄭俊懷的身份是市委管理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盡管原呼市國資局局長李云卿當時是國有股權的代表,“但不是唯一的代表,鄭俊懷擔任伊利董事長,也是國有股權的代表。”公訴人認為,相對于李云卿在伊利股份作為國資“行使表決權”的代表,鄭俊懷則是國資在伊利股份“負責經營”的代表。 辯護律師認為,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規定,國家絕對控股企業中國有股比例不小于50%,國家相對控股企業中國有股比例不小于30%,而案發時伊利股份的國資比例低于30%,因此不屬于國有控股企業,鄭俊懷因此不屬于國有控股企業高管。此外,由黨組織管理相關企業干部,不能被認同于國資出資代表,因為黨與政府的職能不能等同。并且,鄭俊懷在案發期間任董事長,是根據上市公司制度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決策決定,屬于正常的公司治理范疇,與黨及政府的行為不能混為一談。 另四位被告人楊桂琴、張顯著、李永平、郭順喜也在庭審中對相關指控分別表示承認或提出疑議。 主審法官最后宣布將擇日宣判。據記者了解,該案很可能在12月31日前宣判。 另外,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由于此案宣判后,華世商貿所購伊利股權是通過挪用公款所得的結論有可能成為事實,有關政府部門近日已考慮通過恰當形式,使該部分伊利股權重新變更為國有股,這一點也得到了伊利股份有關人士的證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