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看待不確定因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2日 09:32 中國證券報 | |||||||||
2006年我國股票市場將何去何從?站在2005年年末這個時點,雖然從長期看影響證券市場的基礎因素,都在發生根本性轉折,但從短期看,市場的確也面臨著一些不確定因素。 證券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非流通股可流通的擴容壓力、IPO“新老劃斷”、對經濟增速下降將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的擔憂。對此,我們認為,這些不確定性的存在并不會影響行情轉機的出現。
減持壓力有限 判斷擴容壓力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2005年完成股改工作的上市公司,2006年理論上的可流通量到底有多少?相對于現有的流通數量來說,壓力究竟有多大?另一方面,可流通是否等于現實的拋售? 在對2005年12月10日前已經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股東結構做了詳細的分析后發現:首先,進入2006年11月份之后,全流通的上市公司將開始明顯增加,11月份共有85家;其次,2006年可解凍的股票市值理論上將有818億元,占其目前流通市值的40%。未來可流通數量似乎很大。 但是,理論上的可流通量不一定會演變為現實的拋售。首先,對于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來說,很多是國有性質的,其減持行為是由國家決定的,為了保持國有控股地位和國家對股市的呵護,大范圍減持并不現實;其次,對于很多民營上市公司來說,股改承諾似乎能夠說明部分問題,大股東禁售期大大超過法定期限,很多提出了三年內不通過交易所減持的承諾或者減持價遠高于現價;第三,證券市場的吸引力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種資源,全流通之后導致的控股權之爭,可能導致二級市場更高的溢價。 另外,眾多國家國有股減持的國際經驗表明,集中減持并不會導致市場暴跌及長期走熊,相反部分國家的國有股集中減持均伴隨著牛市行情。因此,減持并不可怕,關鍵在于減持的對象是否有價值。 “新老劃斷”或是機會 資本市場的活力在于吐故納新。我們認為,IPO“新老劃斷”對市場的影響主要包括量與價兩個層面,即大量IPO對市場資金量上的壓力和全流通發行對市場估值水平的影響。 首先,有吸引力的IPO和再融資會吸引大量增量資金入市。雖然短期內,IPO和再融資會對市場供求關系將產生一定影響,但從中長期看,有吸引力的IPO和再融資會吸引大量增量資金入市。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香港市場。從2001年開始,H股融資總額不斷上升,2005年高達1521億元,但恒生指數的牛市走勢并沒有受到影響。相反,香港市場由于承接了大量藍籌國企上市,已經成為全球最有活力市場之一。 其次,新老劃斷不會進一步拉低A股的估值水平。目前市場擔心全流通發行價格會比較低,從而拉低A股市場的價值中樞。我們統計了香港近1年來發行的新股,發現平均發行市盈率為10.4倍;截至12月10日,這些新股的市盈率為12.8倍,二級市場相對于新股發行溢價23%。而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僅有11.7倍,基本接近香港新股發行的定價水平,大大低于其二級市場的估值水平。我們認為,按照當前市場的估值水平,IPO不會進一步拉低價格。 企業盈利繼續增長 擔心經濟增速下降會造成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下滑,也許是市場對2006年行情走勢最大的擔憂。但我們認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波動幅度有望縮窄,前兩輪周期中“高投資-產能過剩-經濟大幅波動”的循環不會簡單重演,每次周期的底部在逐步抬高。因此,A股市場只是盈利增速見頂,并非盈利水平下降。 我們在9月份統計了A股市場1991-2004年的加權每股收益,并且根據28家證券投資機構對所有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計算了滬深股市未來三年的總體加權每股收益。我們發現,市場總體EPS在2005、2006年將分別增長29.8%、9.3%。進入12月份,隨著上市公司的三季報全部披露,各家機構隨之更新了盈利預測,我們再次統計的結果表明,市場總體EPS在2005、2006年將分別增長24.8%、7%。可見,A股市場的整體盈利水平仍將保持上升態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