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集團母公司空殼化 經營控制權的回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04:20 第一財經日報 | |||||||||
陸志明 國企改革因其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特殊地位而深受各界關注。12月18日,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2006年企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后我國上市公司的國有集團母公司將逐步“空殼化”,以解決集團企業和上市公司價值取向不一致問題。
“空殼化”的本意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現金或資產的行為。而在邵寧的提法中,“空殼化”卻反其道而行之,上市公司變為“實體”,而國有集團母公司成為了“虛體”。 其根本目的在于解決集團企業和上市公司價值取向不一致的問題。眾所周知,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是上市公司奉行的圭臬,國有股東僅僅是其所有股東成員中的一分子,如果因為要維護國有股東的利益而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就會產生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從而造成中小投資者“用腳投票”,紛紛退出資本市場。如何解決這一事關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核心問題,一直以來都令決策者頭痛不已。現在國有企業集團母公司“空殼化”提供了一條可能的治本之策。 國有集團“空殼化”的真正內涵在于將國有上市企業的經營控制權交還給上市公司,使國有資本回歸其投資者的身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讓市場的歸市場,讓政府的歸政府”。這樣既完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機制,同樣政府也可以專注于公共職能,如養老、失業保險制度的完善,避免上市公司的私人性目標與政府的公共性目標相沖突,同時也可以解決經濟體制轉軌中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如國有企業主輔業分離,富余人員安排等。 切斷國有集團母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的直接聯系之后,政府完成其公共職能所需的資金來源也將難以為繼,因而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國有上市公司應向國有股股東分紅。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國有資金預算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國有資金作為市場的投資方,將資金投入到回報最大的領域,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國家宏觀經濟與產業發展的需要,將國有資金投入到優先發展的產業和自然壟斷行業。 除了從國有上市公司分紅得到的收益外,國有資本還可以出售一些與國家產業政策發展不相關、應交由市場管理的資產。所有國有資本的收益都應用于提高全民的福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的目的雖好,但是改革的成功還仰賴于改革的過程。較為關鍵的是如何做到“有進有退”,即哪些企業應該保留經營控制權,哪些企業應該交由市場打理。其中涉及的不僅是國有資本進退的騰挪技巧,更重要的是牽涉到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謹防發生前幾年MBO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 另外,建立專門的處理機構,提高辦事效率也是關鍵之一。目前政府已決定加快中央企業內部專業化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的進程,但是其最終的效果如何,我們依然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