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解析:并不簡單的33個交易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09:42 和訊網-紅周刊 | |||||||||
《紅周刊》統計發現,從10月28日至12月15日,上證綜指在1080點至1120點三度沉浮。在盤整了33個交易日后,于12月14日最高沖到1127點,突破了前期的上軌,“跨年度行情”的呼聲也隨之而起。其實,在這33個交易日當中,早已有部分指數、板塊、個股暗暗走強 本刊記者 孫庭陽
地量意味著地價 俗話說,“量在價先”。就成交量來看,滬深兩市每日股票成交額不足100億元的成交水平,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年內的地量了。從圖1可以看出,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單日股票成交在100億元以下的日子并不多,成交金額的均量一般在150億元左右。而至12月15日止,成交量徘徊在100億元之下有14天,這很有可能正是一個孕育變盤的時間。 雖然權證火爆分流了部分市場資金,但是對于權證的高風險性,參與者大都心知肚明,一但投機風潮受到限制,資金回流A股的速度也很快。 統計顯示,本周權證受創設的利空預期,成交逐漸減少。本周前4個交易日,6只權證總計成交173億元,日均成交不過43億元,與12月5日、6日權證交易日均交易91億元最火熱的兩天相比,成交金額已經下降了一半,與此同時,股票日均交易額則從70億元上升至90億元。可見,最近幾個交易日,權證資金正慢慢向A股市場回流。 先行指標率先走強 深成指、基金指數一直被視為市場的先行指標,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指數在這33個交易日的盤面狀況,從中可以窺見大盤走強的端倪。 10月28日,上證基金指數創出自7月份以來的最低點745.59點,其后逐日升高。11月8日,當日上漲3.28%,最高漲幅達5.20%,基金漢興當日上漲10.07%,一度引起市場眾多猜測。統計顯示,從10月28日至12月15日,基金指數上漲9.35%,54只封閉式基金全部上漲,其中,漲幅最高的基金漢興已經上漲了21.83%(上漲的原因具體參見《紅周刊》45期“熱點聚焦”,以及49期“基金看板”)。這無疑說明,場外資金已經先知先覺,先行下手了。 深成指雖然啟動時間晚于基金指數,但其上漲勢頭并不弱于基金指數。《紅周刊》發現,深成指從12月6日至12月14日,已經連續7天收出陽線。12月13日,深成指比上證綜指提前一天穿過震蕩時期的高點。更為強勁的則是上證50指數,12月8日,該指數當日最高沖至772.74點,比11月28日的770.84點高出近2個點,是兩市成份指數中最先突破震蕩箱體上沿的成份指數。 回顧近年歷次反彈行情,往往都是成份股先行走強后,綜合指數后續跟上,而且這種成份股先行的行情,往往比綜合指數走強的行情走得更遠。再加上當前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16.59倍,已經嚴重低于國際成熟市場成份股指數的市盈率,而上證50、上證180指數的市盈率也僅有12.61倍、13.43倍,雖然不能說現在市場就是肯定的底部,但確實應該沒有太大的向下空間。 重點關注風格指數 除了滬深交易所公布的指數,《紅周刊》還編制了自己的特色指數,輔助行情分析。其中,大盤100指數選取的是滬深兩市總股本最大的100只股票,小盤100選擇的恰好相反,這兩個指數走勢的關系,能夠直接反映出市場熱點轉移以及后續行情的力度。 一般來說,在上漲行情的起始階段,大盤100往往先行走強,原因是大盤權重股的走強推動指數上漲,從而帶動整個市場的人氣。當行情步入后續階段,慢慢構筑頂部時,大盤股漲幅開始放緩,績差股、小盤股、ST個股開始活躍,小盤100指數階段時間內漲幅開始超過大盤100指數,這也是當ST個股占據滬深兩市漲幅榜前列時,大盤后市難以看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圖2中可以看出,如果以6月30日為基點,在9月20日之前,小盤股由于有高對價方案的預期,小盤100強于大盤100指數11個百分點。但從10月28日開始的橫盤震蕩走勢中,小盤100指數距離11月21日的高點尚有5個百分點的差距,而大盤100指數已經高于前期高點3個百分點的距離了,明顯強于小盤100,說明行情尚處在上漲的起始階段。 在10月28日至12月15日,還有一個指數也值得關注,這就是G股指數。深圳中小板從誕生時就一直受到市場關注,到11月28日江蘇三友完成股改,板塊內50只股票全部股改完成,12月1日,股票簡稱摘“G”,恢復原來簡稱,深圳中小板指數正式公布,此指數也可以看成是深市的G股指數。誠如上文所述,小盤股前期過高的漲幅,現在進入調整期,至12月15日,該指數下跌2.21%。 不過,《紅周刊》自己編制的G股指數,包含了滬深兩市所有的G股,在此期間則微微上漲了1%。10月28日至12月15日,《紅周刊》G股指數上漲2%。隨著G股板塊隊伍不斷壯大,金融創新、新規則的實施有可能都要從G股開始,這一板塊的動向也值得關注。 領漲個股有先導意義 再從分類指數的表現看,《紅周刊》統計發現,金融、地產等指數也早已悄然走強,成為了行情的急先鋒。 從10月28日至12月15日,在分類指數中,地產指數、金融指數均漲幅居前,其中,房地產板塊、金融板塊分別上漲9.85%、8.87%,有色金屬漲幅達8.07%(見圖3)。 在滬深兩市上漲前20名股票中,*S T聯華、*S T湖科兩只股票漲幅最高,在重組預期下強勁上揚,南方摩托的上漲也有類似預期。可以想象,在即將到來的2006年,績差股重組還有可能掀起一波熱潮。 焦作萬方、蘭州鋁業、山東鋁業股是有色金屬股中漲幅最大的3只股票,中國鋁業對國內鋁行業的并購整合預期,是這些鋁業股上漲的最核心力量。其實,隨著股改進程的推進,行業內部收購的現象將更普遍。比如揚子石化、齊魯石化分別上漲19.80%、18.15%,位列兩市漲幅的第22、28名,而石化板塊中,16只股票加權平均漲幅11.75%,高于上證綜指9個百分點,其中就是受益于中石油、中石化要約收購的預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石化從10月28日以來,走勢完全獨立于上證綜指,漲幅達16.84%。這到底是“神秘之手”施以援手救市,通過調控權重股來調控大盤,還是市場看多主力的悄然介入?不管怎樣,這些大盤權重股的走強,對兩市指數的走強無疑有著先導意義。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