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在燦爛陽光下激情揮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08:25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李文絢 陶俊 12月14日,無錫尚德電力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火爆上市,融資4億美元,發行價高達15美元,并于掛牌首日大漲41%。尚德在紐交所被追捧,緣于其生產時下炫目的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設備。
尚德的上市創造了又一個財富神話。尚德創始人、董事長施正榮博士由于持有尚德6800萬股,成為身價超過11億美元的富豪。而創造這筆巨額財富的時間,僅僅用了短短的四年。2001年1月,施正榮帶著他在澳大利亞積累的光伏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回到無錫創建了尚德,之后將尚德產能迅速擴大到目前120兆瓦太陽能電池的制造能力,排名全國第一、全球前十。 在尚德的精彩表演之前,控股國內第二大電池生產商、國內唯一具有太陽能電池完整產業鏈的G天威(600550)早已在A股市場掀起了太陽能旋風。2005年下半年以來,當大盤在1000點到1200點徘徊的時候,G天威股價已經飆升192%,雄踞所有股票漲幅之首。緊隨G天威異軍突起的還有另一只太陽能概念股——航天機電(資訊 行情 論壇)(600151),累計漲幅達96%,排名第四。 G天威在預計今年業績同比增長100%以上的時候說,其控股51%的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訂單被哄搶一空。一些分析家也十分樂觀地評估著太陽能電池產業的未來,并認為行業內公司的好年景至少能夠持續三年以上。 太陽能電池的火熱讓上游企業眉開眼笑。用于太陽能電池的原材料--多晶硅價格從2003年的每公斤24美元躥升到目前的80美元左右。而幾年前,他們還在為半導體市場調整導致硅料滯銷愁眉緊鎖。 受此影響,全世界的電池和多晶硅企業大都在盤算著如何擴大產能。行業外的不少公司也在火急地四處調查,以爭取在這個新興產業盡快謀得一個席位。一家有意搞光伏發電的防盜門企業的人員說:“現在有點實力的企業都想搞點光伏發電。” 事實上,這種熱潮幾乎完全來自于歐美發達國家對使用光伏發電系統的補貼,否則幾乎沒人愿意使用成本是煤電10倍的光伏發電。 “陽光計劃” 12月8日上午,跟北京一樣,河北省保定市正遭受著一股強冷空氣的襲擊,但天空的太陽仍然露著笑臉。記者在“第一牛股”G天威董秘張繼承陪同下,參觀了天威英利位于保定市高新區的廠房。 在工廠大院的過道上,堆放著用于擴產的進口新設備。生產車間從鑄錠、破錠、切片、印刷電極、焊接、層壓到組件等各道工序井然有序。車間里存放著裝在金屬圓筒里標有“Hemlock”品牌的原料多晶硅(硅料),國內最大、重達240公斤的硅錠,以及用進口鋼化玻璃、鋁合金邊框封裝的電池組件。鑄錠車間的機器設備發出嗡嗡的轟鳴聲,相隔幾步之遙記者就聽不清工作人員的講解;電池車間則相對安靜,偶爾還能聽到工作人員說話的回音。 工廠外面的草坪上架設著幾種不同規格的太陽能電池組件樣品。在保定街頭,記者還發現了用太陽能電池發電的交通信號燈。據說,在川北高原,不少牧民已用上便攜式太陽能光伏發電器。 “天威英利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外,國內也有,供不應求”,G天威董事長丁強對記者說,表情顯得格外輕松。據G天威人士透露,丁強當初力主投資天威英利時,承受了來自公司內部的不小壓力。 對于光伏產業有些出人意料的迅猛發展,中國太陽能學會秘書長孟憲淦告訴記者:“光伏產業的市場,完全是政策支撐起來的。如果沒有補貼,市場的發展將非常緩慢。” 根據國外有關機構資料,目前光伏發電成本大約為32美分/千瓦時(KWh),是煤電3美分/KWh的10倍,風電5美分/KWh的6倍。太陽能電池組件成本占光伏發電系統總成本的50%左右。在去年以前,主要發達國家已經有支持光伏發電的政策。例如德國2000年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以固定優惠收購電價鼓勵可再生能源,對可再生能源電廠以20年期提供0.99馬克/KWh優惠價收購并入公共電網。日本由于電費達到21.2美分/KWh,接近太陽能電池發電成本,因此成為推動光伏發電系統最有力的國家。日本1994年實施“朝日七年計劃”,目前已安裝了近7萬個太陽能屋頂,預計到2010年要安裝100萬個太陽能屋頂,并對居民初裝實施補貼。 這些計劃支持了光伏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太陽能電池的產量迅速上升,從1995年到2003年,增長了近10倍。但是由于總體規模尚小,并沒有引起電池和原材料價格劇烈變動和電池企業的利潤攀升。 2004年4月德國通過經補充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打破了原有市場的供需平衡。跟2000年原法律相比,新法給予的優惠條件大幅放寬,使得該國居民裝設光伏發電設備有利可圖。結果德國2004年光伏發電系統設備大幅增加,并一舉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光伏發電系統裝設地區。根據Solarbuzz提供的數據,2004年,德國光伏發電系統裝設容量為361兆瓦(MW),同比大增152%,已占全球總量的39%;日本以278MW的裝設容量占全球30%。德日兩國裝設容量占了全球2/3以上。目前我國電池產品也主要出口到上述兩國。 主要在德國的推動下,2004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首次超過了1000MW,比2003年的744MW增長61.2%。長期以來呈下降趨勢的電池組件價格,自2004年5月開始逆轉,美國市場價格至今已整體上漲8%左右。1998年成立的天威英利,2003年前基本上沒有收入,2004年硅片、電池片和組件三條線全面投產,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毛利率也達22.19%;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9078萬元,毛利率35.21%。無錫尚德2003年凈利潤僅92.53萬美元,2004年勁增至1975.66萬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已經達到2300萬美元。 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于今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歐盟、日本以及未簽字的美國等發達國家,都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目前看來,發達國家對光伏發電的支持還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資料顯示,歐盟希望在2010年安裝3百萬千瓦(GW)的光伏發電裝置,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美國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累計安裝量達到36GW。日本計劃到2010年安裝近5GW。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11月7日在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部長論壇上稱,根據我國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將達到2GW。雖然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跟2004年我國光伏發電僅6.5萬千瓦的基礎相比,未來20年的增幅也將相當可觀。據悉,盡管目前尚沒有制定對光伏發電的具體扶持政策,但是相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從明年開始,我國要在傳統能源成本較高的西藏,為新能源投入100多億元。 這些雄心勃勃的規劃意味著未來15年,市場將以至少20%的速度增長。里昂證券研究員MichaelRogol在今年7月的研究報告中更是樂觀地預計,到2010年,全球太陽能產量將增長4倍,銷售收入增長3倍,利潤增長3倍。即便對國內企業投資光伏發電持謹慎態度的孟憲淦也認為,由于發達國家發展新能源是出于替代石油的考慮,因此一旦發展起來,“就不會小打小鬧”。 當然,靠政策吃飯的光伏發電市場也有風險。今年5月23日,德國總理施羅德宣布提前舉行全國大選,由于擔心新一屆政府改變對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太陽能股票整體大幅下跌,給光伏發電產業驚出一身冷汗。政府補貼可能隱含光伏發電系統成本不斷降低和政府財力允許這兩個前提,而目前電池價格上漲與此相悖。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未來啟動光伏發電市場,還需要政府財力的不斷增強。 剛上任的德國新政府對光伏發電政策還不明朗。但MichaelRogol認為,受大環境和立法體制的制約,政府更替不大可能改變扶持政策,即使變更也不會很大。丁強也持相同看法,“我認為有可能,比如油價下跌可能在一個階段使政府縮小、減少這種財政補貼”,但“也不可能完全取消政府補貼,因為推動新能源是一種方向”。丁強對市場的判斷很明確:“光伏產品的市場,應該不是問題。”尚德則認定,政府對采用光伏發電的動力越來越強是其競爭優勢之一。 占硅為王 太陽能電池需求的強勁帶動了電池企業利潤的上升,但是隨著電池企業迅速擴產和新成員的加入,電池原料--多晶硅供應驟然緊張,價格飛漲。多晶硅生產商獲得了超額利潤,下游電池企業則由于政府扶持有一定限度,不可能大幅度提價,在“陽光”大道上已感受到被上游企業劫持的威脅。 目前太陽能電池廠家廣泛采用的原料是多晶硅。專家介紹,多晶硅由硅純度較低的冶金級硅提煉而來,迄今為止,這種提煉技術還掌握在發達國家的少數企業手中。而冶金級硅提煉較為簡單,而且地殼成分中約1/4由硅元素構成,因此冶金硅并不缺。 多晶硅同時還是半導體的原料。半導體用硅要求硅純度達到99.999999999999%,小數點后有12個9,遠比太陽能用硅99.9999%,小數點后4個9的純度水平高得多。 在光伏發電產業火爆之前,半導體和太陽能所用多晶硅分別占多晶硅市場的2/3和1/3,太陽能級別的多晶硅價格也較半導體便宜得多,硅料生產商往往將用于半導體的硅料次品賣給電池商。 隨著半導體市場景氣回落,硅料生產商經歷了數年的損失,在市場剛剛啟動的時候,他們不會再輕易擴產。結果,強勁的需求帶動了太陽能級別硅料價格一路高歌,2003年每公斤24美元,2004年漲到32美元,今年現貨市場價格躥升到目前的80美元左右,個別市場甚至更高,超過并帶動了半導體硅料價格,令電池企業的經理人和行業分析師們都目瞪口呆。 供應緊張的后果不僅是價格瘋漲,部分電池企業根本就無法獲得硅料。硅料供應商傾向于向長期訂貨的大型電池企業供貨,一些小的電池企業就遭了殃。我國電池企業所用硅料90%以上靠進口,不少電池企業目前就已經處于“等米下鍋”的境地。而據聯合證券研究員楊軍透露,即便是天威英利,2004年也因為沒能獲得充足硅料,電池生產能力60%被放空。尚德上市募集資金中的1億美元,已計劃用于“搶購”硅料。 硅料生產商終于意識到這是一輪大牛市,于是對擴產計劃積極起來。例如,全球最大硅料供應商Hemlock于今年11月中旬宣布,計劃在美國投資4-5億美元擴充產能,將現有產能擴充50%。項目第一階段預計在2008年1月完成,可能的第二階段在其后一年完成。而全球第三大硅料生產商Wacker也有宏偉擴產計劃,2007年將其產能從目前的5000噸擴充到9000噸。 硅料價格暴漲使得投資硅料有利可圖。今年6月,G天威決定出資1.1億元,對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增資擴股后,G天威持有新光硅業35.66%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使得G天威成為國內唯一有完整光伏產業鏈的公司。據悉,新光硅業一期年產多晶硅1260噸項目建設正在全速進行,按設計將于明年年底出產品;該公司本月底將召開的董事會還要研究在項目一期正在建設的同時,開始建設二期,二期產能將是一期的3倍。較G天威遲到一步的尚德,則正在國內尋找硅料企業建立“各種形式的戰略合作”。 由于新的硅料生產線需要18到24個月的建設期,分析家普遍預計,全球范圍內的硅料供應緊張局面短期內仍將持續。成都證券研究員張帥認為,硅料緊張還要持續2-3年;之后隨著新增產能逐步投產,硅料緊張有望緩解。 誰的舞臺 行業上下游的有利地勢,都已有國際巨頭把持。面對未來誘人的市場蛋糕,國際電池巨頭Sharp、ShellSolar、BPSolar等,以及硅料大鱷Hemlock、Wacker等紛紛擴產。此外,一些新的國際巨頭,包括一些半導體企業,也在計劃投身光伏產業。在未來15年年均至少增長20%的市場中,這些國際巨頭或者暢想行業成長,或者品嘗擴張過于迅猛釀成的苦酒。但不管怎樣,原有的實力就可決定它們在這個舞臺上演出的資格,并保持一定水準。 國內資金則關心能不能獲得上臺演出的資格。誰能進入光伏發電產業,成為業內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 孟憲淦認為,對國內企業來說,太陽能電池生產雖然是個新生事物,但進入門檻并不算很高。相對于鋼鐵等資本密集型項目,電池投資額對大公司并不是問題。設備、原料進口以后,利用我國的電力、人力進行加工,然后再出口到海外市場,跟我國服裝業的來料加工同屬一種模式。 然而,如果投資上游的硅料生產,則將面臨很高的技術、人才和資金門檻。 據介紹,國際硅料大公司投資5000噸的產能,需要2.5億美元到5億美元。國內公司投資的成本更高。新光硅業一期投資1260噸多晶硅項目,總投資就將達到12億元人民幣。 但最重要的門檻還不是資本,而是技術。據張帥介紹,目前國內掌握硅料生產技術的主要有新光硅業、洛陽半導體廠。洛陽半導體廠以及作為新光硅業科研生產基地的峨嵋半導體廠的項目此前都已建設多年,但由于受技術水平較低、資金不足、規模小等限制,根本無法與國際巨頭競爭。 丁強向記者透露:“新光硅業技術來源于俄羅斯,在世界上屬一流水平。新光硅業也是國家唯一批準的產能1000噸以上的項目”。前蘇聯就已有硅料成熟技術,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看到太陽能市場需求很大,也希望通過轉讓技術獲得一些資金。四川具備投入硅料生產所需的水和電力資源,并且有峨嵋半導體廠搞硅料的一套老班底,國家決定將該項目投入到四川。 丁強稱:“俄羅斯轉讓該技術給我國,也不是隨便轉讓的。多晶硅材料也可用于半導體、軍事等其他工業,因此擁有硅料技術的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對技術轉讓的控制也非常嚴格。國內企業要獲得硅料生產成熟技術,非常困難。” 除了技術、生產和加工工藝以外,還要有一支能投入太陽能生產制造的團隊。根據目前的情況,有錢也難以搶到這樣一支團隊。聯合證券研究員楊軍曾在本報撰文分析,尚德上市后可能會收購洛陽半導體廠。除了峨嵋半導體廠的團隊已經屬于新光硅業外,也就剩下這一支團隊了。而再后來的進入者,則要做好已經沒有團隊可買的心理準備。 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補貼,但光伏發電系統成本的不斷降低對行業的長遠發展有著更根本的作用。長久以來,光伏發電設備成本在不斷下降,市場要求其繼續下降。這主要得由技術進步來實現。除了多晶硅電池技術在不斷進步外,還有少數企業在用其他技術,如非晶硅生產電池,雖然目前成本較多晶硅電池成本高,但這些企業相信隨著技術進步,日后能降到甚至低于多晶硅電池的成本以下。這場技術進步大戰基本由發達國家主導,目前不少想進入光伏發電行業的國內企業,很難發現自身的優勢。 理性投資 今年以來,國內已有6家上市公司投資或者加碼太陽能電池。最近特變電工(資訊 行情 論壇)(600089)還宣稱聯手太陽能巨頭BPSolar,利用BPSolar的技術發展太陽能業務。 尚德的上市再次引爆國內太陽能熱潮。除了此前已經搶先進入太陽能的企業外,國內還有大量資金受到啟發,準備跟進。 記者在中國太陽能學會采訪孟憲淦的過程中,房間電話不時響起,好多次都是對方要咨詢光伏發電。正當孟憲淦談及目前產業對光伏發電的投資熱潮時,江蘇一家防盜門企業人員推門進來,稱“我們也想搞光伏發電”。這位先生落座后笑言:“現在有點實力的企業都想搞點光伏發電。” 行業熱度灼人,各方面也很關注,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急切進軍太陽能電池的企業,如果不對行業特點作深入研究,不顧自身實際情況,貿然投資,將面臨很大風險。 作為國內先行者,丁強對太陽能熱也保持著理性的思考:“投資太陽能應該值。但比較客觀地看,現在不管是股票二級市場,還是整個社會,對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非常熱,我覺得有些是有水分的,有的是渲染,有的是概念,有的是包裝。這種宣傳對認識新能源是國家將來產業主導方向有好處,但投入要慎重。投入成本和方方面面條件中,一方面條件不具備,就可能投資失敗。”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