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開端有深意前景更看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6日 06:53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李嵐 至12月15日,我國首批推出的兩個資產證券化項目已無神秘可言。 是日,作為證券發起機構,由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分別推出的國內首單逾41.77億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ABS)和約30億元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同時正式進
至此,資產證券化這一中國金融業一直想得到卻遲遲未能擁有的利器,終于歷經數年鍛造之后,逐漸開始在中國金融市場化這片天空下綻放出特有的光輝。 15日當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在本報發表題為《積極推進資產證券化》的署名文章指出,當前在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對改善銀行經營管理和發展資本市場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僅從“2005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建元2005-1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兩個頗具意味的名稱,人們已經能夠感到,這絕不只是金融創新領域的一項成果,而且展示著一個重要的開端。 華爾街:“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 “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這是流傳于華爾街的一句名言。 12月9日上午,北京長城飯店,建行首只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產品推介會現場,一位來自城市商業銀行的承銷團成員代表對記者說:“銀行資產如果不能實現證券化,銀行就會始終存在貸款決策方面‘一錘定音’的風險,一旦這個音跑了調,銀行將面臨著資產質量惡化的局面。” “與貸款的收益比,資產證券化如果做得規模大,還是會更多一些,因為收回來馬上又能再做。貸款風險比較大,如果十筆貸款中有一筆違約,那么十筆貸款的收益就會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貸款是以承擔風險來獲取收益的,證券化則是用銀行的提供服務來獲取收益,不承擔信用風險,這也是金融業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其實,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為什么要選擇此時進行,無疑頗有深意。 據央行權威資料分析: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貸款和其他長期貸款迅速增加,而銀行資產的來源主要以短期為主,從而產生了由“短存長貸”而引發的流動性問題。這一問題使銀行面臨著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利率變動風險和貸款人信用風險。如果經濟環境惡化,甚至可能會出現銀行因流動性不足而危及整個金融體系的情況。 “銀行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對經濟周期或者自己對資產質量的判斷是不夠的,還需要給自己的資產找出一個資本市場的出口。”9月16日,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在上海向媒體如此表示。 通過資產證券化不僅能夠改善銀行信貸期限結構,而且能夠促進銀行轉變盈利模式,提高資本充足率,健全市場定價機制,合理分散信用風險,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從而平穩地推進我國銀行業改革,促進銀行改善經營狀況,提高競爭能力。 特別是,國內金融業即將對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由于資產支持證券在國外債券市場上所占份額較高,資產證券化業務很可能將是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形式。國內銀行業如不盡早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實踐,將使我們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而國外實踐證明,通過資產證券化對項目現金流和風險進行重新組合、配置,由投資者提供低風險融資,政府吸納市場不愿意承擔的風險,有利于政策性項目的市場化融資,這對我國也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我們幾十萬億的信貸資產如果真正流動起來,意義是非常巨大的。”高堅說。 據了解,此次開行和建行均拿出自己最好的資產進行證券化,目的就是要保證項目能夠順利進行。 盡管此次兩家銀行發行的證券規模加起來還不過80億元,“但我們已經看到了某種曙光,這對銀行來說,是個強身壯體的大好機會,要緊緊抓住。” 外資銀行:“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但前景肯定非常好” 有資料顯示:在美國市場,資產證券化產品總額達7.3萬億美元,占全部固定收益產品市場規模的30%,超過國債和企業債成為規模最大的固定收益產品。據此,不僅業內人士看好資產證券化發展前景,不少外資銀行也對此表現了相當積極的態度。 “至于發展快慢、能夠到什么程度,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前景肯定是非常好的。”12月14日,渣打銀行資產證券化部副董事張力先生從香港給記者打來電話說:“中國一直在搞金融創新,而資產證券化對發起人和投資人都有好處,中國政府又非常支持,所以作為外資銀行,我們非常看好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 “資產證券化相比于公司企業債券來講,具有評級穩定性高的特點。公司企業債券評級的浮動性很大,經濟不好的話,很快會被降級。但從各國經驗看,資產證券化這種結構性融資評級比較穩定。所以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途徑。”張力說。 作為擔任此次建行MBS項目惟一的外資銀行財務顧問,渣打銀行也因此成為為內地銀行提供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財務顧問服務的首家外資銀行。而據該行資產證券化部董事左仂思先生的預計,隨著中國內地的銀行及企業不斷尋求不同方法提高資本充足比率、優化其資產負債管理及發掘其他融資途徑,市場對資產證券化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加。 然而,作為試點,對于剛剛開展起來的資產證券化項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市場、投資人、貸款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有疑問。 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當然是風險:隨著銀行同業競爭加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是否會進一步提高,這是否會對本項目基礎資產產生影響?同時,上海已成為最近三年內房價漲幅較大的地區。房屋價格的持續攀升,使其所蘊含的房貸違約風險大大增加。這是否預示建行將可能出現的信貸風險隨之轉嫁給投資者? 對此,建行向投資者解釋說,由于本次證券化資產均為2004年12月31日以前發放的貸款,且資產池是靜態池,一旦形成以后將不會增加新的貸款資產,所以新發放貸款可能增加的風險對本項目基礎資產不會產生影響。而競爭本身不僅不會提高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促進商業銀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從而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 并且,在此次證券化項目中,建行充分考慮了貸款集中風險,除了通過控制單個分行入庫貸款比例等措施進行防范,還采用了優先/從屬的證券結構,以實現低級別證券對高級別證券的信用增級。就是說,建行自身將持有次級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池的損失將首先由次級資產支持證券承擔,從而有效保證優先級資產支持證券持有人的利益。 MBS:“借款人應對建行有信心,不用擔憂” 貸款證券化的核心環節之一,就是貸款債權的轉讓,因而被證券化的資產也必然會涉及到貸款人的利益。特別是住房抵押資產證券化,資產池中的貸款無疑來自千家萬戶按揭買房的老百姓。記者曾經問過一些向建行貸款購房者,幾乎沒人聽說過資產證券化這個詞,但經記者簡單介紹后,他們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擔心。 但記者同時也了解到,根據《合同法》的規定,除非借款合同明確禁止債權的轉讓,否則借款人無權阻止銀行將貸款證券化。而建行本次入庫抵押貸款的貸款合同中,并未給予借款人選擇貸款不被證券化的權利。 那么,建行證券化會不會損害借款人的正當權益? 建行給出的答復是否定的。“貸款的證券化不會給借款人在原有《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帶來不利影響。”建行住房金融與個人信貸部副總經理徐迪介紹說,只有當建行不再作為證券化貸款的服務機構時,才需要借款人向受托機構或其指定的機構履行還款義務。但這種情形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建行不再經營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或者出現嚴重的經營危機。 此外,借款人也不必因證券化承擔額外的費用;證券化后,建行仍作為貸款服務機構,為借款人提供《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服務,服務水平也不會降低。 這次證券化交易安排還充分考慮了借款人隱私權的保護,借款人不必擔心自身權利會受到侵害。據悉,建行將于信托設立前在全國公開媒體上發布《信托公告》,公告中包含借款合同編號,但不會公開借款人姓名、通訊地址、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 “借款人應對建行有信心,不用擔憂。”徐迪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