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金該如何面對銀河證券可能超百億的資金黑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03:24 每日經濟新聞 | |||||||||
葉檀 每經評論員 銀河證券近日遭媒體披露資金黑洞“或過百億”,從匯金遲遲不予注資這一事實看來,這一推測并非空穴來風。這一黑洞讓去年審計出的券商虧損額成為一個黑色幽默。我們應該感謝此次券商重組行動,因為新股東出于查清楚“過繼孩子”的家底之目的,為公眾揭開了蓋子。
用一句俗語來形容券商的黑洞:沒有最黑,只有更黑。 中國股市的境內投資者,為什么不能分享中國經濟的成果?也許銀河證券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樣本。與銀河證券資金黑洞同時出爐的另一則新聞是,原中國銀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望京西園營業部總經理楊彥明因侵吞投資者7000萬元資產而被一審以貪污罪判處死刑,他拒不交代贓款去向。按銀河內部的統計口徑,2003年下屬167家營業部中有146例違規問題,2002年有244例違規問題。在這里,違規成為常態。 作為一家國有獨資、證監會直管的航母級券商,銀河證券具有標桿意義,也因此盡享政策優惠:2000-2004年,銀河證券連續四年股票、基金業務交易量排名全國第一,2004年投行業務承銷量位列券業榜首。 但這些或明或暗的政策性扶持與嫡系身份,并沒有使銀河證券走上康莊大道。今年新一輪救助券商的大幕拉開,銀河證券再次列入重點名單。銀河證券總裁在今年6月率先向外界高調宣布了匯金將注資的消息,稱“在資本市場正處在轉折的關鍵時期,匯金公司選擇銀河證券這樣有代表性的公司給予扶持,是國家發展資本市場、扶持證券公司做大做強的具體體現。” 盡管銀河證券如此高調,但“金融國資委”匯金既然以出資人的身份進入,自然需要先分清責任,并對成本收益細加考量,而不可能被所謂的“做大做強”這樣的詞匯所迷惑。 對于政府行政救助券商之事,市場毀譽參半:有人認為是不得不然的救命之舉;有人則以為券商救贖不應出之以“行政”之手。 可以想像,當匯金以討價還價的方式最終注資銀河證券,會要求得到相應的補償:一是對銀河證券以前的爛賬概不負責,二是要求相應的優惠政策使其能在競爭中占得先機。匯金如此行事,可以說是另一種“市場化”。但按照路徑依賴學說,匯金與銀河此時可獲優惠,那彼時為何不可?匯金與銀河既然可以,那政府怎能厚此薄彼?如此一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各公司極盡“公關”之能事、優惠遍地、尋租處處,市場規則自然消泯于無形。 國內常有人以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為例,證明國有企業實行市場化也可成功。殊不知,淡馬錫的成功有賴于兩條不可動搖的鐵律,即政府絕不插手具體的經營,并對違法者嚴厲處置。什么時候我們做到了這兩點,再談與淡馬錫比較也不遲。 2004年經濟學諾貝爾得獎者祁蘭德與普利斯各特有一篇重要論文,主旨就是認為政府不能隨便使用酌情權,確定目標之后,在執行上應該堅持定下的規則,一以貫之,以取信于社會,如此方能達成政策目標。 政府相關部門既然每次在救助券商之初都表明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公平的股市,那就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因為種種現實的理由有所動搖,以免造成政策的前后不一致。否則,將使所有的股市參與者不再相信政府,轉而對政策形成“理性預期”,從而瓦解法律與政策的權威性,并助長投機取巧之風。 政府在匯金的具體操作方面,應該三緘其口。這樣,市場才能真正明了政府不干預的意圖,而國企的市場化才能起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