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證監會人士:西部應以高回報激活民間資本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3日 19:16 《時代信報》

  信報記者 邱敏 報道

  “雪”中

  沒人送炭

  12月11日,金源酒店聚集了幾百位尋資的企業家,而投資者只有屈指可數的20來家。在本次投融資對接會上,重慶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項目都想在這次機會中找到“婆家”,取得寶貴的資金。但事實證明,錢的確不是那么好“弄”的。

  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童道馳在論壇上發言稱,發展直接融資,提高西部回報的誘惑力,才能建立起資本市場,服務于西部地區。在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壯大因為本身資金的局限性而困難不少。近幾年《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實施以及政策對他們的扶持,都沒有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融資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銀行,但是中小企業很多才起步,沒有信譽基礎。作為銀行來說他們首先要考慮風險,對于高風險的融資無能為力。銀行方面首先會貸款給信譽好、有一定實力的企業。童道馳認為這是“錦上添花”,沒法“雪中送炭”。

  西部的錢從何處而來?國家給了政策,那么政策如何能轉化成錢呢?既然西部有廣闊的土地,豐腴的自然資源和消費市場,那么企業是否能在民間融資中取得收益,這需要看自身的條件以及資本市場是否成熟。據其介紹,美國在發展西部的時候,則是通過

證券這一平臺,西部地區吸引了東部大量的投資者,最終搞好了西部地區建設。

  童道馳認為,當投資者遇見“高風險”的時候,他會三思而行。如果當他們看到“高回報”時,會對他們產生誘惑。所以,西部地區以“高回報”的方式爭取民間融資,是當前很多企業應當考慮的方式。

  老總不懂

  金融術語

  本次對接會開場半小時后,投資方對面的座位上卻空空如也。不少的企業依舊是拿著一堆資料發給投資方。對這一點美國一家投資公司代表極其不滿意。他認為既然有面對面談的機會,何必要看這些宣傳資料。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位企業老板在談論自己的項目時,因為美國公司代表講了幾句英文而敗下陣來。雖然投資方代表一再用中文解釋,但是這位老板還是不敢上陣。

  隨后,記者從重慶某縣經委一負責人處了解到,因為前來的老總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然有頭腦,但是卻經常聽不懂投資方一些金融專業術語,溝通有些困難。而溝通困難則不能闡明自己的項目的優點,不能吸引住投資者。那么一系列的工作就無從開展,更談不上機會。

  對接會上,很多企業老板紛紛派自己的員工去散發宣傳資料。一位老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公司如今嚴重缺乏有經驗的談判者,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與投資者的溝通。

  急需尋找

  外援專家

  美國洛克投資公司代表宮先生稱,他們非常希望能和融資者討論項目,這樣既可以看到融資者的誠意,也能從談判中了解到融資方管理者的能力。如果每次對接會上都拿回一大堆資料,相信很多的投資者對這些宣傳性的資料沒有興趣看完。

  宮先生發表自己意見時認為,融資方最好把企業的情況和融資計劃表達成簡明、有說服力的書面文檔,使投資者通過相關材料對企業有清楚的認識和激發投資興趣。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融資各項工作的到位,內部操作人員專業素質缺乏亦可能導致融資談判失敗,所以適時組織內部人員參加專業培訓也是準備工作的重點。

  宮先生建議,中小企業如果缺乏談判人員,可以聘請外部專家。因為企業家往往缺乏融資經驗與時間精力,因此尋求外部人士的指點和幫助十分必要。聘請專業融資顧問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口號毀掉

  投資好感

  為了吸引投資者,一些企業往往為展現自己實力和信心而空喊口號。

  在此次投融資對接會上,貴州省某公司對美國“NASDAQ”投資公司代表一連喊了自己企業的4個“第一”。然而,他的“第一”并沒有獲得投資方的好感。NASDAQ首席代表BILL先生直截了當地說:“EXCURE ME,PLESE COME BACK,THE FOCUS TO DIGURE。”

  事后,記者采訪BILL先生時,他認為如今有很多企業亂喊“第一”的口號,比如生態環境最好,交通最好,潛力最大等等。作為一個企業,自己的優勢和自信都很重要,但是必須依靠數據來證明,一切的問題都要回到數據上來,空喊口號是沒有用的。

  反復評估

  難倒企業

  有了好的項目,卻因為承受不住一次又一次的評估費用作罷。重慶紀安石材公司總經理熊志航為此十分苦惱。他告訴記者:我現在只需要500萬,兩年內企業就能賺1000萬。可誰給我這筆啟動資金呢?

  熊老板每次參加這類會議時,都會在包里帶上自己的產品——一種鍍金屬的大理石

裝修材料。但盡管他帶上專利證書、好的產品和十分的誠意但還是屢遭失敗。

  他告訴記者,從2003年他申請專利之后,就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尋找投資者。在重慶的幾屆“高交會”都有投資者對他這一項目非常有興趣。然而,當一切工作做好之后,投資者都會要求他去會計師事務所做資產證明和

審計。國外的投資者多不相信內地融資方出具的評估材料,于是雙方協商到新的中介機構來重新認定。

  熊老板的企業在北京或上海做一次評估需要的費用大約是兩萬多元,而每次都因為新的評估材料和自己的略有不同,投資者認為他不誠實而拒絕合作。熊老板告訴記者,他一共做了3次評估,花費在10萬以上。而一旦沒有找到“婆家”,這次精心準備的材料就廢了。他表示十分看好自己的專利技術,可沒有想到尋求資金是如此的困難。

  在這次對接會上,又有美國的兩家公司和香港的一家投資公司看上了他的項目,如今他又面臨再次做“審計材料”,而這意味著又是一筆費用。

  在接受采訪中,熊老板期待重慶有一家公信力很好的中介機構,在國際國內上能得到公眾認可,讓他這類剛起步的企業只做一次評估和資產證明就行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