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創設看似國際接軌 本土化做法不恰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08:32 中國證券報 | |||||||||
吳佳 目前權證的創設制度雖看似是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做法,但其間“本土化”的一些做法令到創設人與場內一般持有人處于不對等的地位。而香港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備兌權證交易市場,發行的權證數量以千計,香港市場在權證發行方面確有獨到之處,值得我們借鑒。
同一權證的創設權歸屬問題。目前在深滬市場上交易的權證,其最初都是股改過程中大股東作為對價支付的一部分,其最終履約能力是有保障的,其資質也是有目共睹的。按香港市場的做法,即使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創設,也只能由原發行人進行,而且還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其他權證發行人有意發行權證,其發行條件會與之不同,即使有意完全按此條件發行新的權證,其代碼也是不同的。這樣,投資者對新發行的權證的狀況非常明了,知道哪些代碼下的權證是哪些發行人所為。因為各個發行人的資質不同,為了發行成功,各發行人必然會在權證的設計上有所差異,如:發行價、行權價格、存續期等,以此吸引投資者買入。如果發行條件不理想,大部分權證賣不出去的情況也是有的。如果還有20%以上賣不出去,香港市場規定是不能創設新的權證的。所以,除了有發行權證的資格限制之外,權證的設計、發行價以及發行時間等,也對發行人是一大考驗。而深滬證券市場的現狀是,在同一代碼之下,13家創新類券商都能創設與原發行人同樣條件的權證,其結果等同于原發行人的新發行。但與香港市場不同的是,這些券商的發行是在原發行人的“殼”之下進行的,借用了原發行人的資質與設計;同時,這些券商不需要披露自己的經營狀況,也不用擔心權證賣不出去,它們發行權證的賣出價便是當時的市場價。 創設與注銷的問題。在現有制度之下,券商除了利用原發行人的便利條件進行創設之外,還有注銷的特權;而在香港市場,雖然允許發行人回購,但是不允許注銷的。注銷的好處在哪里呢?如果券商可以隨時注銷的話,則意味著之前為創設而鎖定的正股或鎖定的資金可以解凍,這樣,創設人除了可以不負履約風險之外,在資金的調度上也收放自如。這一做法令發行人承擔的風險大為減輕。 從創設到上市的時間問題。目前的做法是,創設之后的第二天權證便可上市交易,其間沒有緩沖期;香港市場目前是有7天的緩沖時間。緩沖期的長短表面上看不是問題,因為香港也在檢討是否要將新創設后的上市日期縮短。但就目前市場的情況看,權證上市后過快允許券商創設,實際上是對參加股改的投資者就權證溢價帶來收益部分的掠奪,雖然這種溢價在目前的證券市場帶有很大的不理性。另一方面,平衡權證價格的方法很多,香港現行的發行備兌權證的做法就很有借鑒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