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改轉股和回售間尋平衡 轉債公司股改得轉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08:29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陳繼先 上海報道 截至目前,與股改相關的可轉債數量已增至11只,其中已經完成股改的有金牛轉債、江淮轉債、民生轉債(資訊 行情 論壇)、豐原轉債、銅都轉債、華西轉債、首鋼轉債和萬科轉債(資訊 行情 論壇)2,正在股改的有水運轉債(資訊 行情 論壇)、營港轉債和華菱轉債。相對于其他公司,轉債公司在股改中還要考慮轉股、回售等因素,因此,其方案設計頗具個
從實施的股改方案上來看,轉債公司股改對價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送股,其中又有直接送股和轉增后再送股兩種方式,直接送股的有金牛能源、南京水運、華西村,通過先轉增再送股的則有豐原生化、江淮汽車、民生銀行。二是送股加送現,如首鋼股份、營口港。第三類是送權證。如萬科方案是10送8份認沽權證,華菱管線(資訊 行情 論壇)是10送6.3-8份認沽權證(或認沽權利)。 對轉債持有人的三種心態 在對價形式、對價多少差別的背后,是轉債公司在對股改和轉債進行綜合考慮時,不同態度的反映。 一類是上市公司本身具有良好的條件,上市公司也愿意推動轉股的。這類公司轉債的股性較好,能夠吸引持有人轉股;并且,股改之前流通股股本比重不是很高,可轉債數額占總股本比例不是很大,股改后非流通股東依然能保持對上市公司一定的控制權。而上市公司也希望借股改之機推動可轉債持有人集中轉股,以減少利息負擔、改善財務結構。考慮到這類公司在支付對價時將自然除權,轉債持有人基本都選擇了提前轉股,這是“共贏”的結局。 例如,在金牛轉債、江淮轉債、民生轉債、銅都轉債等品種上,就出現了持有人大規模轉股的情況,以至于這些轉債流通量不足3000萬而被迫退市。 當然也有像萬科轉債2那樣,因對方案價值判斷出現分歧,導致轉股或者不轉股都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的局面。 二是轉股條件不好,上市公司又沒有回售壓力,推動轉股的積極性因此不高。這類上市公司的轉債股性差,轉股價格高于正股價格,轉債持有人肯定不會實施轉股。而上市公司或者沒有達到修正轉股價條件無法修正,如首鋼轉債;或者有意不修正,如華西轉債當初股改時股價在3.8元左右,而轉股價是6.46元,此前也早已滿足修正條件,公司不修正的原因就是其轉債要到8個多月之后才可能遭受回售壓力。 三是轉股條件一般,但上市公司同時也面臨著股改成功或者轉債回售的壓力,這類公司的心態也就頗為復雜。最典型就是華菱轉債和營港轉債。 華菱轉債中的轉股價幾經調整,現在為4.5元,而股價為4.75元。業內人士認為,其股性尚可。然而,公司在股權設置上卻有特殊的要求。截至11月25日,公司總股本約18.3億股,其中流通股5.15億股,在非流通股股東中,華菱集團與米塔爾鋼鐵分別持有華菱管線36.328%和35.364%的股權,非流通股東希望保持相對穩定的股本,因此設計出送權證的股改方案。然而,發行權證流通市值需要滿足30億元的流通市值的條件,而公司目前流通市值只有24.4億。公司目前還有17.1億轉債未轉股,轉債持有人對股改方案成功的影響較大,因此公司希望轉債持有人積極轉股。 營港轉債中的股改方案,則體現了上市公司應對回售壓力的思路。在該方案中,公司首先向全體股東高派現,每10股派現金在7.6元至9.6元之間(稅前),同時非流通股東再向流通股東每10股送9元現金和2股股票。高派現的一個目的是加大除權力度,使得轉股價也隨著下調。現在公司正股價為8.6元,而轉股價格為10.25元,剛好滿足了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但公司公告稱暫不實施。營港轉債的回售觸發價格為7.175元,如果轉股價不降低,股改除權后很可能就會引發回售條款。因此,通過高派現降低轉股價、避免激發回售條款也是一種思路。 營港轉債或將成為“仿效對象” 營口港一方面公告目前不調整轉股價,另一方面又表示將在股改方案實施后下調轉股價,這是轉債公司股改進程中的一個“創新”。據分析,上市公司此舉目的可能有三個:其一,公司希望繼續保留向下調整轉股價的權利,因為按照規定公司12個月內只能調整一次轉股價。其二,公司希望進一步降低轉股價,以避免激發回售條款。其三,保證有吸引力的對價水平。如果公司在股改前實施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可能會吸引部分持有人轉股,流通股本加大,若當前對價水平不變,非流通股股東支付就增加,若非流通股東支付不變,對價水平會被稀釋。股改完成之后,一年內公司手中還有一次修正轉股價的權利,更加主動。然而,公司借股改對價來下調轉股價格的做法引起了一些業內人士的擔心,因為在轉債募集說明書并沒有賦予公司這樣的權利。而且,這一做法會不會引起后來者仿效,也值得關注。 新浪財經提醒:>>文中提及相關個股詳細資料請在此查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