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話語權從參與權開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09:10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趙彤剛 近期國儲與海外投機基金在銅市場上的博弈,使“定價話語權”這個話題再度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焦點。面對目前仍處于相對封閉狀態的中國期貨市場,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爭奪國際定價話語權,先要從參與權開始。
發生在上半年的“鐵礦石漲價事件”,讓定價話語權成為社會熱門話題。而隨后國際原油及金屬銅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更是讓爭奪大宗商品定價權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普遍對國內期貨市場寄予厚望,期望它能在國際定價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正如金瑞期貨經紀公司總經理姜昌武指出的,中國期貨業還遠遠沒到爭奪“定價權”這個層次。擺在面前的事實是,我國期貨市場甚至還沒有解決“參與權和參與能力”的問題;或者說,還只有非常有限的國際參與權和參與能力。顯然,如果國際參與權都不具備,當然不會有國際定價權。 1994年3月31日,國務院發文明確要求各期貨經紀公司均不得從事境外期貨業務;1999年6月2日,國務院發布《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企業進行境外期貨交易實行非常嚴格的控制。直到2001年5月,國務院轉發中國證監會《有關國有企業境外套期保值的管理辦法》,才允許少數企業經過嚴格審批后進行外盤套期保值業務。但到現在為止,全國僅有31家大型國企可以參與境外期貨套期保值,其他投資者無緣觸及。雖然部分投資者通過非正規渠道進入國際市場,但由于資金流動障礙,這種“打擦邊球”業務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而且這種行為不利于監管,風險極大。 同時,由于目前國內期貨經紀公司尚不允許代理外盤交易,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套期保值只能借助境外渠道。如此一來,商業機密就完全暴露在國際資本視野之下,很容易成為國際投機基金“狩獵”的對象。無論是以前的株冶事件、中航油事件,還是目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儲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持倉頭寸被國外經紀公司泄露,從而加劇了交易風險。國際市場參與權的缺失,對國內期貨行業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皡⑴c權”的缺失,實際上已讓國內期貨業特別是期貨公司“自我封閉”,國內期貨業人才無法得到煅煉。可以預見,將來與久經沙場的國外期貨投資者競爭,我們將可能付出更多學費。由于無法參與國際市場,目前180多家期貨公司只能擠在狹小的國內市場惡性競爭。因而公司治理結構、風險控制能力等各方面水平,都得不到大的提升。 如何解決國內期貨行業參與國際市場問題,姜昌武的觀點很有代表性:首先,松綁。盡管過去參與國際市場過程中出現了類似“中航油事件”等問題,但是他們之錯并不在參與本身,而是相關監管體制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缺失帶來的必然結果。因此,一方面要盡早放開對參與國際期市的管制,鼓勵更多企業或者機構投資者參與境外期貨交易,讓他們在市場博弈中不斷成長、成熟;另一方面,也應放開境外投資者進入國內期貨市場限制。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逐漸具備爭奪國際定價權的實力和影響。 其次,實力決定地位,應盡快推出期貨投資基金,培育中國的專業投資力量。只有基金這樣的專業投資機構,才有較強信息收集、研發能力,才有可能根據經濟周期和對宏觀經濟的判斷進行戰略性投資。這樣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逐步奪得話語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