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券商審批暫緩 證監會重估開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3日 13:2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黃利明 張勇 北京、上海報道 一時之間,熱鬧行進中的合資券商事宜停滯了。 據悉,證監會此舉只是暫停受理,其有意重新評估利用外資重組國內券商的做法,然后再決定如何放行外資。
而就在2個月前,市場上不斷傳出券商與外資談判的消息。9月,瑞銀入主北京證券模式公開;10月,摩根士丹利與山西證券、JP摩根與遼寧證券秘密會商見諸報端;11月,瑞士一波進駐湘財證券做盡職調查。 但是現在,新北證模式可能無法獲批。 外資施壓 據了解,證監會大約是在兩周前暫緩批復現有的券商合資項目。 業內人士證實,暫緩批復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如果繼續進行將涉及到WTO的承諾問題,二是擔心對國內券商形成過高的競爭壓力。 事實上,合資券商的進展一直異常緩慢。證監會曾一度放開了綜合牌照券商的合資尺度,并在內部規定,單一外資可持股20%、合計持股可達25%。 2004年海南證券的重組中,高盛以累計7.74億元代價打破了這一限制。高盛雖然僅持股33%,但實際已經全面掌控著高盛高華證券和高華證券。 “買門票”和曲線突破被認可。 盡管高盛只是個案,但這被認為是目前外資券商進入中國的捷徑。此后,瑞銀集團、美林、瑞士一波、JP摩根都先后加入了“買門票”的行列。 “現在這扇大門重新關閉,斯諾一行提出資本市場開放,已經對管理層形成了巨大壓力。”一位證券公司總裁說。 據悉,斯諾訪華在面見中國高層時就曾表示,如果瑞銀集團能夠以這樣的條件,通過北京證券全面進入中國證券業,那美國投行也可以答應同樣的條件。 在1999年中美達成加入WTO協議的時候,證券業的開放并不是關注的焦點。“中國加入WTO之后,美國證券業才覺得這是個問題——證券業開放的話題沒能在WTO文件中得到足夠的體現。”美林證券副董事長、國際業務總裁詹姆斯奎格利曾對《財經》雜志表示。 在中國加入WTO的協議中,對于證券業的開放方面規定:入世后3年內,允許設立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從事A股承銷、B股、H股以及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外資比例不超過1/3。 上述證券公司總裁指出,協議并沒有對三年之后的政策變化和經紀業務的開放做出任何說明。但外資投行普遍提出,如果要提高外資進入證券業的參股額度和頒發經紀業務牌照,應按照WTO的原則統一進行。 因此,他分析認為,外資希望中國明確規則,而不是對某家外資發放牌照并允許某種特殊安排,這個規則應該是透明的并且是非歧視性的,對所有外資一視同仁,不能以“個案”為由將眾多外資拒之門外。 通盤考慮 而外資對券商的重組曾被業界一再看好。 新北證模式廣為流傳,雖然在股權安排上并無突破,但實際管理權方面將歸外資,這引起眾多未參與合資談判的國內外投行的強烈關注,關于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呼聲也日趨升溫。 摩根士丹利新聞發言人張寶玲表示,摩根會繼續尋找并評估在中國的商業機會,這包括與一些潛在合作意向的伙伴進行協商。 與外資頻頻出動相呼應的是,建銀投資的思路顯得明確。基于券商注資數量龐大,控制力和資金有限的建銀投資對券商的注資變得更為靈活,外資正成為新的可考慮的力量。 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在9月28日中國建銀投資證券公司的開業典禮上表示,證券公司的產權結構應更加開放,比如外資的投資比例問題、非國有的投資主體問題等等。 而建銀投資總裁鄭之杰甚至提出“狼羊理論”,希望在中外合資證券公司中,外資股權比例擴大到100%。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家正在與外資談判的券商如北京證券、華安證券、遼寧證券、湘財證券,其背后都有建銀投資的身影,重組也最終是以建銀投資為主導。 一家證券公司高層指出,作為直接受益者,建銀投資自然希望監管層對外資放行。但證監會并沒有對外資開放做出任何正式表態,而且在實際的操作中,除了海南證券之外也一直沒有開特批的口子。 此次證監會暫緩對合資券商的審批,是對合資券商的第一次不公開表態。 分析人士認為,資本市場的開放是統一的問題,并不可能單一開放,管理層需要通盤考慮,面對外資投行和斯諾訪華的頻繁施壓,證監會也無法單獨決定是否放行,責任重大,而且還涉及到各部委之間的統一協調。 北京某證券公司中層表示,是否對外資放開,證監會也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意見和策略,但在國慶之后,證監會內部關于限制外資進入國內證券行業的呼聲就一直很高,最主要的是擔心外資對國內券商形成的競爭壓力。 國泰君安人士也表示:“現在國內券商的日子就已經夠難過了,如果這時候還對外資全面放開業務,即使是目前業內領先的幾家券商也會吃不消的。” 合資“告吹” 如此一來,很可能JP摩根、美林、瑞士一波,甚至瑞銀集團,都將被拒之門外。 有消息稱,合資券商的審批將到瑞士銀行重組完北京證券為止,其他的將暫緩進行。 但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關于北京證券的重組依然存有變數,因為許多外資投行對此項目緊盯不放。 通過一系列安排,瑞銀集團將成為中國首個通過直接“收購”而獲得國內證券綜合業務牌照的外資公司,包括經紀業務牌照。 瑞銀的這種模式正被眾多外資投行變成向中國監管層施壓的把柄。 與美林證券商談合資的華安證券則陷入等待之中。其方案和北證模式相似,美林通過補窟窿“買門票”的形式獲得20%的股權,但美林對合資公司擁有100%的管理權。據悉,該方案已經報至證監會,但至今沒有結果。 上周,有坊間傳聞稱瑞士一波與湘財證券的談判破裂,但當事雙方都予以否認。湘財方面表示談判還在繼續,而且肯定會走下去。瑞士一波新聞發言人李佩華則表示:“公司從未宣布與湘財證券在談合資事宜,因此對破裂傳聞和證監會叫停合資券商均不予置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