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注意,基金開始講故事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08:29 中國證券報

  □記者李中秋

  在銅價大戰顯然已經達到了白熱化的時刻,外資基金已經深入到中國來講述“中國因素”的故事了。

  日前,某知名機構效仿國儲高調釋放銅庫存的做法,在上海分別召集幾大媒體,安
排“單獨采訪”。內容是由其著名金屬分析師分析短期內銅價走勢,并高調地拋出了4500美元的觀點。而且,伴隨著此次“采訪”的進行,有境外投行紛紛走訪國內部分知名期貨公司,一家機構甚至拋出了8000美元的觀點!

  基金的示愛讓各路媒體受寵若驚,但業內人士由此生疑。有分析人士指出,希望傳達市場信息,根本用不著通過媒體大張旗鼓宣傳。更何況,在此之前的第二屆中國銅會議上,其上述觀點已經在公開場合發表過。境外機構為何在當前微妙時刻作出此類動作?難道基金害怕了?巴克萊資本的一份報告似乎道出了其中玄機。

  該機構日前“警告”,考慮到LME和上海價格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價差,現在有證據顯示,有中國投資者再次做空倫銅,做多滬銅,這是一項危險的舉動。證據從何而來?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境外機構披著合法外衣,在國內成立所謂的“國際貿易公司”,大肆吸引境內投資者通過旗下國際貿易公司進行反套利操作。

  一家位于上海徐匯區某大樓國際貿易公司的網站上,以鮮艷的紅色字體顯示這么一段話:我們原班人馬,不僅個個中英雙語,既緊跟世界大市又了解中國國情,而且常駐中國市場中心,把銅、鋁、鋅、鉛等有色金屬原料實貨和LME期貨期權買賣交易,與出口預付款、進料加工出口、倉單提單等貿易融資結合起來,提供配套服務。知情人士估算,國內投資者通過該公司進行反套交易量的份額,可能占全國市場的20%-30%。以國際貿易的名義,一些投資者甚至直接可以人民幣交易!罢莆杖绱诵畔,他們對中國頭寸的‘底牌’一清二楚,某資深市場人士說,“這個“底牌”只要喝一小時咖啡就可以在LME的核心圈內傳開了!

  “期貨交易是一個零和游戲,知道有多少對手盤,用加減乘除就可以算出逼倉成本。只要用很拙劣分析方法,就可以準確判斷價格了”,一位交易員這樣評價。知道“底牌”之后,基金就可以編各種各樣的故事了,“中國因素”,“中國需求”屢屢被提上這些機構的研究報告中。

  事實上,基金編故事的手法酷似

股票市場的莊家。莊家底部吸籌結束后,在拉升股價的過程中,“故事”的角色不可或缺。朝陽行業、未來業績增長翻番、資產重組概念、納米科技等都被納入囊中。等到要出貨時,所編的故事就會更加離譜,不明事理的散戶往往接走最后一棒。當年四川長虹股價到達60元時,市場上就出現了“它將是證券市場首家100元以上股票”的評論。原油價格今年7、8月份沖上60美元的時候,高盛就拋出了105美元的觀點。僅兩三周時間,原油價格在眾多熱情投資者的買盤推動下,沖上70.90美元新高。而現在,不知不覺中原油價格已經陰跌了20%。

  再看看上海的

房地產,在今年初調控之前,上海房地產均價達到約1萬元每平方米。當時的莊家—房地產開發商卻拋出235觀點(外環線2萬、中環線3萬、內環線5萬),這讓那些日夜排隊,好不容易在市中心以2萬元每平方米價格買入樓盤的投資者頗感幸運。開發商的理由是:需求強勁。的確,中國老百姓對房產的需求量巨大,房產市場的供需缺口遠遠超過了銅資源的缺口,但為什么價格下來了?股市、油市和房市都演繹過同樣的故事,銅市難道不可以嗎?

  而現在,基金也開始講述類似的故事,其理由是中國需求強勁。業內人士分析,基金編故事居心叵測,他們很可能因為倉位過于集中,希望在國儲拋銅事件平息之前出貨,讓瘋狂的投資者接最后一棒。“株冶事件”、“住友事件”和“

中航油事件”的經驗證明,尾隨其后的都是一輪暴跌。而現在,不少投資者已經開始在尋找機會做空銅了。由于國儲拋銅事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基金的多單如何平安出貨是一個大問題。此時能夠找到合適的對手盤并接最后一棒是較為理想的方式,而中國資金往往容易被迷惑。

  業內專家提醒,目前的銅市分析較為紊亂。不管怎么樣,投資者對市場的判斷不能拘泥于“著名人士”的分析,在實際操作中對基金的“毒”招不得不防。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