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業最大限度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9日 14:35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突破200份,可上市流通,這是弱小的信托業者對兵臨城下的混業經營的自發應對 作者:本刊記者 蘇娜/文 11月初的一次會議上,北京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下稱北國投)總經理王曉龍首次對外披露了“鏈式信托計劃”。
這項計劃由多家信托公司聯盟發起,采用主信托——子信托形式,每份信托都在200份的范圍內,但是總的規模可以成倍擴張,這適合資金需求量大的客戶。據悉,北國投設計每期發行規模為5億-10億元。 除了對200份鐵條的突破之外,該計劃還設計引入網上交易、做市商制度、銀行質押、劣后受益人等,通過“受益人大會”表決可以延長信托期限。 “這是一次對現有信托領域創新方式的集中演練。”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業內人士評價說。隨著212號文和銀行放松信貸的圍追堵截,信托業的創新也不斷地在深入。 重慶國際信托投資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認為:突破200份,可上市流通,這是中國信托業創新的兩個方向。而北國投的“鏈式信托”計劃在兩個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這也可能是目前環境下最大限度的突破了。 不僅是多家信托公司的聯盟,“鏈式信托”還聯合了5家大型房地產商,信托資金預備投向三個領域:土地一級開發、二級開發和成熟物業。因此,業內稱這種“鏈式信托”為準房地產產業基金。 思源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李國平感慨:“面對這樣的安排,不知該拍手,還是該嘆息——僅是一個200份的限制,為了突破份額限制,做大資金規模,信托公司不惜把自己千挑萬選的好項目與他人分享。” 渴望平等待遇 11月1日施行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2號令),使銀行個人理財形式的信托業務合法化。2004年這一業務就紅極一時,僅光大銀行當年就發行了170億元理財產品。 2號令主要是心理層面的震撼,中國信托業協會會長王忠民說,目前對我們業務層面影響還不大。銀行對這種本質上的信托業務,可承諾保底收益,可不受份額限制,還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網絡異地發行。而以“代人理財”的信托公司的待遇,卻有天壤之別。 銀行人民幣理財業務最低認購資金為5萬元,而信托公司雖然也可以以此為起點,但是受制于200份的限制,為保障一定的規模,其單筆資金通常在幾十萬,幾百萬;銀行可以承諾保底收益,一般是同期存款利率,而預期的最高收益率也一般在3%上下徘徊,而信托的預期收益率多在4%以上,高的接近7%,但不是固定收益,二者針對的是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目標人群。 即使同樣的資金用途,比如購買國債,信托和銀行提供的回報率不同,分別是4%和2.5%,孫飛認為:“信托收益是被逼高的,在目前環境下,信托只能專為高端客戶理財,如果不提供誘人回報,難以吸引這些大筆資金。” 但是,一旦200份的限制放開了,信托也會眷顧低端客戶,屆時銀行和信托就要針尖對麥芒了。 他代表協會呼吁監管機構給予信托公司平等待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更多的信任信托公司。 替補出局 2004年是信托業的最好時光,121號文以及后來的宏觀調控,房地產公司的融資陷入了困境,房地產信托借此著實火了一把。一位信托老總說:“充當銀行的替補角色,那時候找我們好項目太多了,分身乏術。” 好時光維持到9月以前,房地產信托占了信托公司業務的60%以上比重。隨著212號文9月的施行,如火如荼的房地產信托戛然而止,其中貸款性質的融資幾乎銷聲匿跡,信托處境又回到從前,“銀行信貸又放松了,四證齊全的公司現在不愿找我們了”。 2004年年底,銀監會發布了《信托投資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但到今年年中,討論漸歸平靜,《辦法》也遲遲沒有出臺。 《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有條款:總募集資金規模在5億元以上,單筆投資100萬以上的,可以不收200份的限制,但同時對信托公司的資質有要求——過去兩年連續盈利且信托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60%以上,并規定募集資金期限不低于3年,必須進行組合投資,不得將資金運用于單個不動產或其經營企業。該條款被信托業界寄望以做大房地產信托的規模,而如今已經時過境遷。 一些信托業者對當前的報備制度頗有微詞,認為實質是審批制,實際上完全不受3個月的限制,相關規定形同虛設,在具體審批時不斷增加條件,一事一議,執法隨意性很大。 對此,王忠民認為監管者是在有意放慢節奏,控制總規模,等年底銀監會給各家信托公司的評級結果出來,再確定“誰吃藥,誰吃肉”。 目前,信托公司還未接到報送評級材料的通知。 創新方向 王忠民指出,當前信托產品在信用關系上有缺陷,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產品。信托產品被看做是固定收益存款,信托到期時,投資者只接受現金,不接受抵押品,而監管部門也這樣看,于是處理原則和《信托法》精神背道而馳,最終由信托公司承擔全部風險。基金還允許低于凈值,為什么信托業要包賺不賠? 反思信托公司過去孤注一擲的操作,這位行業協會會長指出,在信托制度成熟的國家,信托的風險主要是道德風險,比如挪用資金、不履行盡職義務。中國的信用風險要可怕得多,信托公司也應該小心謹慎,把規模控制在可以自救的范圍內。 孫飛認為,當前信托公司面臨兩個升級的要求:一是從被動融資轉變為主動理財,即發展基金型信托理財模式,消除原有的信用風險,還原信托的本來面目;二是盈利模式從傭金收入轉向投資收益。 “突破200份,實現上市流通,這是信托產品創新的兩個方向。如果不能突破200份限制,中國的信托業永遠只能是一年幾百億的規模,小打小鬧。” 孫飛說。 目前信托公司的創新業都是圍繞著兩條主線進行的。 開放式信托就是借鑒基金的操作模式所做的制度安排。比如近日蘇州信托發行的產品,每月安排兩個開放日,即每月15日和每月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信托公司計算信托單位凈值并在公司網站和營業大廳電子公告板上進行公布,投資者據此認購和贖回等。 與這些自發的創新相比,監管層也一直考慮房地產信托基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推出。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透露,相關研究已歷時兩年。 孫飛最樂觀的預期是,2006年在立法層面取得突破,2007-2008年誕生國內第一只REIT。 出路 到去年末,中國信托公司固定資產770.7億元,負債291.4億元,所有者權益479.3億元;管理各類信托資產2102億元;營業收入45.8億元,其中自營收入24.7億元;利潤8.7億元。相比工行一家,2004年的經營利潤就達747億元。 混業經營下,信托牌照價值幾何?信托公司的出路何在?孫飛認為,在混業經營的美國,美國北方信托公司的規模也可與商業銀行并駕齊驅,中國信托業的出路在于集團化、國際化。比如金融控股模式,仔細研究會發現,每一家大的信托公司其背后都有銀行、證券、基金的影子,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比如重慶國投旗下有西南證券、重慶商業銀行、易方達基金等。 “我們不害怕與銀行競爭,市場很大,誰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銀行與信托將來是配合關系。”王忠民說。比如,銀行不能直接投資于產業,而打通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以及產業正是信托的天然強項,銀行在資金出口要借重信托;另外正在醞釀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也離不開信托的參與,需要借信托實現風險隔離。 這種合作已初步展開。一種形式是由銀行進行資金托管,并適時向投資人公布資金使用情況,起監管作用;一種形式是信托公司發行信托計劃購買銀行的信貸資產,到期這批資產由銀行或者信托公司贖回。這種形式本質上是銀行通過信托公司為企業提供貸款,既有利于銀行改善其資產負債表,同時也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有益嘗試。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