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油價遭遇寒流短期反彈難改跌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8:19 中國證券報 | |||||||||
□格林期貨李冬梅 近期,北半球迎來了冬季,國際油價更是步入冰凍期,跌至低谷。2005年8月末,國際指標油品——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油(WTI)創造了70美元的新高,此后一路下行。 進入11月份,因全球最大的取暖油消費地美國東北部地區氣溫反常溫暖,使得取暖
初冬溫暖油價軟 美國東北部是全球最大的取暖油消費地,該地的取暖油消費占全美國的80%。一般而言自11月開始,北半球便進入冬季,也就意味著取暖油消費高峰的開始,然而今年的冬季卻來得異常溫和,令取暖油的需求大幅降低,根據全美氣象服務(NWS)的數據顯示,上周取暖油需求比去年同期減少33%。而由于夏季的遠離使得汽油消費大幅減少,加之颶風季節的結束,10月—11月屬于美國傳統的補庫季節,市場原本非常擔心因今年“卡特里娜”和“麗塔”颶風的破壞性極強,墨西哥灣的產能受到重創,冬季取暖油供應會十分緊張。實際上,包括柴油與取暖油的餾分油庫存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68%至123.4百萬桶,而取暖油庫存則更是增加了10.59%至5430萬桶。油價因此一路下滑,遭遇寒流。 然而,誰能夠保證暖冬會持久呢?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今年北半球就是暖冬,而更為普遍的看法是,冬季的溫暖只是短期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寒冷終究會到來,油價屆時可能就沒有了繼續下行的借口。 民間氣象機構Meteorlogix11月22日預測,美國東北部地區的氣溫在未來五日里將一直低于正常水準,而全美氣象服務(NWS)預計美國在11月21-27日的一周內,對取暖油的需求較正常水平高出約7%,結束連續三周的需求低于正常水準的情況。當日,WTI期價大幅反彈逾1美元,收于58美元上方。當然這個反彈與感恩節前的空頭回補也不無關系,但油價對天氣的敏感反映可見一斑。 基金推波助瀾 與往常一樣,基金在本輪油價下跌的過程中推波助瀾,扮演了空頭角色,而這一次他們又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十分合理的借口,那就是天氣溫暖,需求不振。因為只有炒作的借口具有充分的說服力,才可以吸引諸多跟風者,打壓油價的目的才能實現。截至11月13日,美國聯邦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持倉報告顯示,基金的凈空持倉已達到56168手,并且凈空格局已經持續了兩個月,這是本輪長達兩年的原油大牛市中的首次,而且基金通過大幅增持空單的方式,還在不斷擴大其凈空部位。 基金是行情的助推者,一般來說,他們總是能夠提前發現行情,在本輪油價下跌的初期,基金借助原油高位震蕩的方式,完成了多空角色的轉變。而今,在初冬天氣溫和的情況下,再度借勢擴大凈空部位,足見其對原油后市仍然看跌,油價尚未達到其兌現利潤的目標位。 然而,現在就押注暖冬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冬季才剛剛開始,老天爺的臉色究竟會怎么變化,是無法預料的。但有一點,初冬的天氣溫暖,加之墨西哥灣沿岸煉廠產能的恢復,會令美國庫存“飽和”,短期內將不會出現大幅下降的跡象,反而是需求疲弱之聲不絕于耳,因此基金順勢布空,是符合大局的,而且其龐大的空方能量需要充足的空間釋放,只有油價繼續走低,才能不斷消化空方能量。 油價尚有四周調整期 我們可以觀察一下油價近年來在冬季的走勢,自99年開始的6年中,在10月末至次年3月的時間內,油價有四年的時間處于上升通道,只有2000年是處于下降通道,而2004年則是先抑后揚的走勢。從這個歷史經驗來看,油價在進入隆冬通常會步入上漲階段。而且目前油價還處于已經長達兩年的大牛市中,全球性的經濟復蘇,決定了對工業血液——石油的需要。但從總體的經濟情況來看,需求依然十分旺盛,中國今年前10個月的原油進口量達到1.1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5.7%。 美國大西洋沿岸由于夏季遭受颶風重創,房屋的抗寒能力下降,進入冬季會需要更多的取暖油來維持溫暖,加之美國又有一些人性化的法律規定,比如紐約州的法律就規定,只要室外的溫度低于零下6攝氏度,則房屋的主人就有義務對房屋取暖,否則會面臨法律制裁。因此,想要多穿衣少燒油的省錢型做法,估計也很難“得逞”。隨著冬季的深入,取暖油庫存將逐步消耗,只要連續幾周庫存顯示大幅減少,則市場的緊張情緒就會蔓延,油價便會重返升途。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油價近期在天氣主導下,仍是處于下降通道,配合基金的凈空持倉,油價仍會延續一段時間的跌勢。這兩日雖然有所反彈,但這只是短期的行為,油價尚未完成探底動作,后市仍將進一步下行。這個過程有可能持續到12月末。 從原油價格的歷史走勢來看,12月末一般是冬季氣溫出現轉折的時期,此時一般也是最寒冷,取暖油需求最強勁,庫存逐步加快消耗的初期。而基金也會配合天氣的變化調整倉位,而四周的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應該足夠了。因此,筆者認為油價還將持續至少四周的弱勢,才可能重拾升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