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年內難推出 國資委意見呼而不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4:0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陳偉 來源:中國經營報 即使在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規范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也一樣沒有感覺到股權激勵放閘的信號。他們必須等待另一個“婆婆”——國資委的表態。
上海榮正咨詢公司董事長鄭培敏認為,年內國資委出臺股權激勵方案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要推出,也會從國企實踐以及股權激勵實施的難點出發,謹慎且小范圍地推行。” 國資委意見“呼而不出” “我們不會根據這次出臺的意見很快制定出股權激勵措施。因為我們大股東持有的是國有法人股,國資機構希望等待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辦法出臺后再考慮制定具體的措施。”11月17日,G軸研(002046)的證券事務代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該公司曾在股改中捆綁股權激勵方案,并在股改時聲明,在股改完成后,“根據國家相關管理制度和辦法”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意見》只是證監會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制定搭建了一個法律框架,但具體到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措施制定權還是掌握在各個股東手中。作為所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終極股東,國資委無疑最有發言權。”上海隆瑞投資公司的高級經理伊中余說。 知情人士透露,國資管理部門一直在醞釀出臺國企管理層股權激勵辦法。最近一次的政策信號是8月19日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透露的。李榮融談到,國資委正在抓緊擬訂和出臺中央企業負責人中長期激勵的辦法,但對于更具體的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辦法卻沒有表示出明確的態度。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國有上市公司趁股改之機,推出股權激勵計劃,如G中信、G韶鋼、G中化、G農產品、G軸研等。 這些公司顯然是在試探國資委對于該問題的心理底線。很快國資委對于這種“搶跑”做了明確回復。9月22日,國資委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相關政策尚未完善,國資委將不再批復股改方案中的期權激勵內容。”緊接著,各地國資委也都與屬地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打招呼,不允許他們將股權激勵與股改方案捆綁。而據記者了解,最早推出股改捆綁股權激勵計劃的G韶鋼、G中化等公司在國資委分配局那里審批時也“卡了殼”。 但叫停并非表明國資委此事不積極。9月底,李榮融又對此進行了明確的表示:“股權激勵機制沒有停。激勵機制如何做,需要拿出辦法來,拿出來就可以按照規范的做。”但該表態仍然沒有為制度推行確定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難以全面推開 伊中余認為,國資委的謹慎是有緣由的,目前適合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制度環境還存在缺失,而這些問題不解決,過早地推行只會適得其反。“典型問題是證券市場本身的有效性差。股權激勵要求證券市場高度有效,即公司的業績能充分反映在股價中,但這一目標顯然短期內難以實現。股價不能真實反映公司價值,行權價格制定就沒有多少依據。” 2000年,財政部、證監會、經貿委推出的國有企業股票期權管理辦法之所以流產,也被認為與當時證券市場低效率有關。 另外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國有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如一些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普遍,公司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權力制約失效,高層經理人員的薪酬決定機制弊端嚴重,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上市公司的薪酬委員會制定公正合理的股權激勵計劃。 上海榮正咨詢公司董事長鄭培敏也認為,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過早推行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目前并非適當時機。他認為,年內國資委出臺股權激勵的規定可能性很小,即使要推出,也會從國企實踐以及股權激勵實施的難點出發,謹慎地小范圍地進行試點。但不排除國資委允許各地對當地國有上市公司采取因地制宜的股權激勵措施。畢竟,各地國企的市場化程度、治理水平差距很大。而從目前來看,廣東上海很可能會走在試點前列,如前段時間廣東省搞的國有企業增量持股模式就是股權激勵很好的探索。而考慮到上海國企管理層在薪酬考核機制方面的欠完善,試點的步伐可能稍微慢些。但明年上半年,上海股改基本結束后應是一個不錯的時間選擇,而在選擇試點方面,那些處于競爭性行業且又一直實施高管持股制度的公司的試點可能先行,如光明乳業。 “仍有不少國有上市公司處于壟斷行業,可以憑借政策優勢取得業績,而與高管層的努力程度沒太大關系,因此這類企業根本不適合搞股權激勵。還有更多上市公司的高管并不是職業化經理人,而是政府委任的代表,他們更多地為上級部門負責,而不是股東利益。而如果對于他們的業績評價不轉變為市場化的考核體系,股權激勵推行也沒多大意義。”鄭培敏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