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盈利:機構投資者的囚徒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0:44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縹緲 來源:中國經營報 “九三年是一個緊張的年頭,風暴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最猛烈、最壯觀的程度。在這個幸福與痛苦交錯著的事物面前,站著歷史的‘為什么’的疑問!” 這是雨果在《九三年》中的嘆息。眼下我國的股票市場,似乎與1893年的法國大革命
目前股市最大的問題是投資困境,也就是盈利模式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股市才能真正地走向轉折。 股票型基金大虧損 當前市場中的各種投資者無非是兩種狀態:不虧損的,賺不著什么錢;虧損的,虧得非常厲害。據相關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公開發行的股票類的證券投資基金約有1200億元,平均虧損在10%~20%之間。能盈利的股票型基金已經少之又少。 事實上,除了以往的“莊股模式”,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其他可以賺錢的“新模式”。 股改以后,市場應該賺誰的錢?如何賺錢?到哪里去賺錢?這個“歷史的疑問”,是我國股票市場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 我曾經計算過,如果股指跌到千點以下,比如跌到700點,80%以上的證券投資基金都將面臨“吃飯問題”。曾經被“大力發展”的機構投資者,也必將成為“出不了殼的雛雞”,被市場永遠淘汰。 中國股市在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暴露出了許多弊病,有的問題已經沉積多年。就像賭硬幣的某一面,其結果必定是翻倍或者輸光。這種賭博的玩法,至今沒有改變。特別是股改以來,推出一些新的投資品,比如寶鋼權證。 股市的資金瓶頸 在我國的證券市場,股市投資者的“對手盤”,其實是國有商業銀行。無論是信托、投行、企業債、地方債還是股票市場,都存在與銀行爭奪金融資源的問題,存在銀證不通的“動脈栓塞”。 在此過程中,股市始終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為了防止銀行儲蓄資金分流,資本市場一直實行制度上的、嚴格的準入制與審批制,比如,限制資金的規模與投向。股市的資金其實是被視為“沉淀”在金融市場之外的外部流量。雖然央行一再強調“要支持資本市場的發展”,但行動上并不積極。 繼去年《基金法》為銀行基金破題以后,最新通過的《證券法》,已經取消“禁止銀行資金違規入市”的條款,并“依法拓寬資金入市渠道”,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證券市場投資范圍包括銀行票據、債券、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企業債、短期融資券等有價證券。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在銀行托管券商保證金的同時,到底有哪些入市資金,可以被認定為“有效投資”,市場如何能夠判定保證金沒有被銀行以外的第三方占用呢? 誰比基金還傻? “比基金還傻”,在消失幾年以后,再次成為最時尚的調侃。 目前的市場中,基金不敢“投”股改的反對票,或是輕易地就被企業“擺平”,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前景。長此以往,股改后的市場,必將揭開基金業最后的一塊“遮羞布”。基金業處在股改“食物鏈”的最底層,在這個利益鏈條中,如果基金業自身都守不住自己的盈虧底線,總被他人“吃定”,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盈利是職業投資者可以生存的唯一理由,是機構投資者存在于股票市場的意義所在。但愿有關各方及早醒悟,不要“等到秋風起,秋葉落成堆”,更不要在通往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中國人很節儉,很勤奮,可一直過得不好,比西方國家窮,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歷來不重視、不善于關注金融市場發展息息相關。如果我們的節儉、勤勞只是在一個低水平上發展,如果我們缺少真正的可以投資的環境,我們就沒有必要繼續“犯傻”了,包括股改在內,何必浪費那些資源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