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條拿手 做大餐外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10:11 證券時報 | |||||||||
□陳奇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05中國企業競爭力監測報告認為,目前上市公司自身的競爭力有所提高,但總體上不如非上市企業;我國的上市公司制度和股票市場制度,還需進行重大改革。
上市公司競爭力總體不如非上市公司,許多人認為是由于我們一度把資本市場作為國企解困的場所,上市了一大批貧苦的國企。筆者認為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上市公司競爭力低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許多上市公司在未上市前,都是很優秀的公司。但一上市,拿到了大量募集資金,一下子就不行了,例如滬市的一些本地老股票。為什么一上市了,有資金了,反而就垮了,不行了呢?對此,一般認為是行業不景氣,也有人把這歸納為一股獨大,缺乏對大股東監督。這些說法,也都沒有說到點上。例如,雖然紡織、家電等行業近年來不景氣,但我們看到,仍然有許多紡織、家電企業與時俱進,成為很好的企業。又如說到一股獨大問題,在這些公司上市前,所有者缺位非常明顯,幾乎無人監督,比一股獨大還要厲害,為什么當時看上去那么好? 從理論上講,公司上市了,成為公眾公司,要受到各方面的外部監督,無論如何總比未上市前更有壓力。筆者曾經接觸過許多上市公司老總,總感到他們是很盡力的,而且有很大的壓力。但公司一上市就不行,就缺少競爭力,其很大的原因是我們的許多上市公司, 是在讓“下面條的師父燒大餐,開小旅館的做五星級賓館老總”。這行嗎? 許多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未上市前要么是搞計劃經濟,單一生產經營模式;要么是家族企業,小打小鬧。讓這些老總搞搞計劃經濟,搞搞幾百上千萬投資經營是沒什么問題的,可能會搞得很好。但現在一下子把幾個億資金送到他們手中,而且要很快有回報,依他們的能力、經驗,能行嗎?現代化大企業管理,完全市場化經營,這需要豐富的經驗、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看看現在許多上市公司的老總、高管人員,有多少搞大型企業、現代化企業很有經驗?許多人是企業的創業者,有的甚至還是政府官員,現在卻一下子讓他們從“下面條”一夜成為“做大餐”,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從一個個衰敗的上市公司中看到,許多公司都是在上市后,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玩完的。例如,做紡織的、做家電的,有了錢,卻異想天開,把大把的錢投資到房產以及其他領域。有些企業一下子開了幾十個,幾百個子公司、分公司,搞的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家底。這樣的管理,怎么會讓上市公司有競爭力? 由此可見,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缺少競爭力,根本原因是上市后錢來得太快,企業膨脹得太快,管理者的經營理念模式仍然是“下面條”的,所以,做不好“大餐”,這是很正常的。 筆者認為,要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除了在證券市場引入優質企業外,提高人才的競爭力也是關鍵。上市公司融資,應該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把資金交到會用的管理者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上市公司的資金真正發揮出效益,從而讓上市公司成為有競爭力的企業。 (證券時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