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CPI走低“資源漲價”有借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08:26 中國證券報

  中國的水、電、氣、石油、土地等資源價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其價格已被嚴重低估

  CPI的持續走低使得國內經濟“通縮”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記者石朝格

  CPI的持續走低,不僅給靠“出口、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記悶棍,而且也將資源價格改革的呼聲再次推上了一個新的高點。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將能源原材料的價格改革列為明年工作重點。“對于普遍偏低的資源價格,發改委下一步的打算是,有選擇性地、逐步地提高煤、電、天然氣、水、石油等資源產品的價格。”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王小廣研究員解釋說,資源價格改革勢在必行,“晚改不如早改”,尤其是目前CPI下行壓力加大,這為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調價時機是否合適

  很顯然,在很多專家看來,CPI走低給電力等資源價格的上漲騰挪出了空間,好的時機稍縱即逝,就電力的提價來說還有利于緩解去年被激化的“煤電矛盾”。

  在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主辦的“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上,財政、環保、土地、科技、水利等多個部委的高級官員悉數到場,就如何完善水、電、石油、天然氣、土地、煤炭等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給出了改革“路線圖”。

  發改委一位參會的專家向記者透露,發改委想以此次調價為契機,從改變資源的廉價或無償使用制度入手,穩步實施資源價格改革,進而對我國整個自然資源體制進行改革。

  “此次改革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提價。”王小廣補充道,目前我國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構成極不合理,大多數資源產品的價格,沒有包括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的治理成本,更重要的是,以煤電將代表的資源產品之間的比價關系也不合理。

  王小廣進一步分析說,資源價格改革可謂大勢所趨,這也是對下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好詮釋,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中國的水、電、氣、石油、土地等資源價格由于受到政府管制,其價格已被嚴重低估;其次,資源的低價或免費使用,又無法形成一個競爭有序的資源市場,使得損害環境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大行其道。

  相關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的

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低約十個百分點,這使得原本就資源短缺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

  國研中心宏觀部李建偉認為,CPI已滑向通縮的邊緣,國家能夠掌控的辦法就是調整服務類項目的價格,其中主要是以電力為主的資源產品價格,因為,電力既是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如果適當提價的話,通縮壓力就會減小。

  從上述觀點判斷,此次的資源價格改革可謂正當其時。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此,社科院經濟所宏觀室主任袁鋼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按照發改委的想法提價是非常合適的,因為這樣既能改變我國資源產品價格偏低的局面,又能緩解物價指數下行的壓力,進而避免使我國陷入新一輪通縮的境地。”袁鋼明向記者表示,從理論上看,這樣做確實能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但現實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自7月中旬以來,山西、山東、河南、安徽等主要產煤區的煤炭出礦價格降幅達到10-20%,煤炭庫存開始增加;電力供求缺口縮小,缺電的省份從去年的25個減少到目前的少數省份。

  因此,目前再提價已沒有多大意義。袁鋼明告訴記者,前兩個月,他去四川等地調研時就曾深刻地感受到這種“反差”,“很多地方因為新電站的投入使用,電力已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其電價已開始下落了”。而且他反復強調這已不是極個別的現象,一些電力部門開始找用戶了,它們對漲價也不像以前那么感興趣了。

  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電價上漲的意見很大,今年3月份電價有一次小幅上調,老百姓反應很強烈,發改委、央行于當年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老百姓對于價格上漲的不滿意程度在提高。

  袁為此深表憂慮,當前電站在建工程規模龐大,有可能影響電價走平,一旦供求缺口被彌補的話,通縮壓力就會更大。而且煤炭又與電“掛”在一起,到時我們用什么來支撐價格。

  “CPI的調控難度很大,也很復雜。”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王建指出,的確在某些地區存在袁所指出的那種情況,但是這并不能影響全局,而且目前CPI在低位運行,至于何時推行改革現在還很難說。

  王建提醒,改革必須從理順資源體制入手,否則漲價就可能成為自然資源體制改革的唯一選項,新一輪的能源改革就可能再次成為地方部門和個別行業謀求局部利益的最佳借口。

  至于對能源部門會借此亂漲價的擔心,王則表示這大可不必,調價是需要發改委批準的,去年發改委就此專門下發了一個文件,詳細說明了什么情況下能調,什么情況下不能調,CPI是一個硬性標準。

  CPI下行壓力加大

  種種跡象表明,資源價格改革再次走到“臺前”,與近期CPI漲幅明顯回落密切相關。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10月份,CPI同比上漲1.2%,這一漲幅是年內月度同比漲幅的第2個低點;而9月份當月CPI上漲0.9%,比上年同期回落4.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 P I )累計同比上漲2.0%,比上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

  這說明,目前國內的總供給已遠遠大于總需求,商務部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600種主要消費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只占26.7%,供過于求的商品占73.3%,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

  眾多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兩個月的CPI數據拉響了物價下行壓力增大的警報,相關部門需高度警惕通貨緊縮的問題。

  王建預測,明年年初,CPI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大,即在1%至-2%的區間內持續一年是有可能的。他認為,明年上半年,這種趨勢會比較明顯,下半年會有所回升,但仍在1%以下。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預計,今后半年,中國CPI基本在1%上下浮動,具體來看,糧食價格還有下降壓力。

  “比原來預想的還要糟糕。調控經濟,控制CPI是最難的。”袁鋼明指出,從去年的形勢判斷今年后兩個月的CPI增幅會在2%以上,而且短期內CPI走低很難改變。

  CPI的持續走低又使得國內經濟“通縮”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分析說,由于儲蓄大于投資,國內資金過剩將成為長期現象,國內物價總水平不可能長期上升,通貨膨脹不可能成為中國的主要危險,反而應該高度警惕通貨緊縮的問題。

  “十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長高達17.9%,這實質上就是經濟緊縮的跡象。”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何德旭表示,存款是貨幣供應量的主要部分,當儲蓄持續快速上升之時,消費與投資行為有可能同時減少,進而形成緊縮;此外,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狹義貨幣供應量M1的差距逐漸擴大,意味著貨幣結構的流動性也在下降,這也是經濟緊縮的表現。

  而王小廣則認為,對通縮不必過分擔憂,雖然目前物價回落的趨勢蒙上了一層通貨緊縮的陰影,但是發改委、央行等相關職能部門會相繼出臺一些應對措施,而且我國經濟增長態勢良好,相信到時候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經濟增長模式亟待轉變

  應該說,不管是資源價格改革還是CPI的持續走低都無一不涉及到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問題。也就是說,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兩大問題,就必須改變目前以“出口、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

  大多數專家向記者表示,在未來的幾年之內,

中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良好的勢頭,不會大起大落,但是增長率下降的趨勢已開始顯現。這為增長模式的轉變贏得了一定的“時間與空間”。

  “GDP增速8%~8.5%,CPI增速在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5%~20%。”王小廣向記者道出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幾個硬指標。具體來說,“要兩手抓”,一是對總供給過剩問題要適度壓縮投資需求增長;二是對內需不足、通縮問題要使內需保持快速穩定的增長

  “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迫在眉睫。”社科院世經所張斌形容,中國經濟的高增長正如一個奔跑的巨人,巨人有兩條腿,一條是經過改革開放后基本松綁的快腿,一條是還在舊體制捆綁之下的慢腿,由于兩者的不協調,慢腿拖住了快腿,妨礙了巨人的前進,甚至有跌倒的危險。

  張斌進一步分析,其實質就是經濟增長對能源、源材料的過度依賴,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滯后,對于人力資本的積累構成重大障礙,制造業的可持續增長難免受到嚴重威脅。為慢腿松綁的關鍵在于政府放松管制,也就是放松價格管制、放寬行業準入和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市場經濟要按照市場價格來配置資源”。因此,資源產品調價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才能有效地節約資源、降低能耗,進而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此外,應當適度分流居民儲蓄。何德旭認為,我國居民儲蓄的高增長不僅不利于我國內需不足問題的解決,也使

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因此加快改革降低儲蓄率是非常緊迫的事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