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總裁熊焰:產權市場大合作是必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08:2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陳天翔 發自上海 產權本身是一種商品,應該跨地區、跨所有制流動。目前,國內產權市場的大聯合趨勢也已經非常明確了。四個比較成形的區域市場正出現相互滲透的過程,北方市場向南方滲透,長江流域共同市場、上海聯交所向北方滲透。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采訪了北京產權交易所(下稱“北交所”)總裁熊焰。北交所繼與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又于上周五(4日)與上海聯交所簽約,北交所成為首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合作關系的產權交易機構。 《第一財經日報》:產權市場的“合作”趨勢會對國內現有國有資產的轉讓產生什么影響? 熊焰:各地產權交易機構的“準生證”都是各地政府給的,在行政上誰也“管”不了誰。但是,從市場需求和實際操作上來看,產權是沒有行政邊界的,應該跨地區、跨所有制流動,行政劃分、條塊分割、無序競爭很不利于行業發展和市場發育。產權市場的共同利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個交易所的不規范,可能導致企業和投資人對整個產權市場的不信任。所以,全國產權市場聯合是必然,而這種聯合的必然結果就是成立全國產權市場協會。 目前,大家一致希望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作為協會的主管單位和牽頭籌備單位。 《第一財經日報》:國外投資機構覺得在并購中國企業方面存在什么障礙? 熊焰:跨國直接投資(FDI),國際平均水平是80%以并購方式實現,20%是綠地投資(即新建投資,區別于跨國并購);而中國只有5%是并購,90%以上是綠地投資。但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并購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國外企業原來到中國想并購是沒有并購對象、資源不成熟,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際投資人眼光中具有價值了,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看到中國企業已經成熟,現在這個條件也正在逐漸成熟。 當然了,也有很多具體困難,我們在跟投資人談的時候,發現幾個比較明顯的障礙主要集中在法律、政府行為、企業信息披露的標準、披露信息的可信度、搜集項目渠道太窄和搜索成本太高等幾個方面。 中國跟包括美國這樣的主流資本市場國家相比,法律架構不完全一樣;他們認為地方政府動作太多了,而且經常變,不太踏實。另外,我們表達的企業信息有很多東西他們聽不大懂,也不明白。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包括北交所在內的各產權交易所應該在其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熊焰:當然,我們在逐漸地用心想辦法處理這些問題。事實上,像北交所這樣一個機構,不具備完全改變這些障礙的能力,但是我們希望能夠減小這種阻力。我認為,北交所項目資源密集,能大幅度降低項目搜索成本,同時,我們也希望引導我們的標的企業,能盡可能按照國際投資人能夠明白的標準來做,讓大家看明白。 北交所能提供了解中外企業情況的中介機構,提供高水平的中介服務;另外,最主要的一點是,北交所能提供包括政府溝通的延伸服務。我們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特別是典型案例出現之后,會對境外投資人購買中國的國有產權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