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聚焦中美“紡談”達成協議 雙贏協議將釋放正面效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08:00 中國證券報

  記者上官衛國

  中美經過七輪磋商終于達成了紡織品貿易協議。關心此事的我國專家和業內人士感慨地說,好事多磨,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雙贏協議,將為雙方企業創造穩定和可預見的紡織品貿易環境;我們一定要用好實施數量管理產品的配額,不斷提升我國紡織品的質量,放大協議的正面效應。

  摩擦“狼煙四起”

  根據WTO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成果,今年1月1日,全球正式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這本來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大步走向世界的良機。但我國加入WTO報告書中的“一條尾巴”,卻讓我國紡織品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根據中國加入WTO報告書“242段條款”,直到2008年12月31日,進口方可在認定中國出口的紡織品產生“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對中國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產品重新施行數量限制。5月17日,美國以“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劇增、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對中國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內衣、化纖制褲子、化纖制針織襯衫、男式梭織襯衫和精梳棉紗等7種紡織品實施限制。同時,美國政府還對中國的合成纖維布、套衫、毛制褲子、針織布、胸衣和晨浴衣等6種產品進行設限調查。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狼煙四起”。

  從6月17日中美就紡織品問題舉行第一輪正式磋商,到10月12日、13日中美就紡織品問題舉行第六輪磋商,此間唇槍舌劍、停停談談,但“只聞樓梯響”,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此時,已有10類紡織品成為美國對中國設限產品,其中精梳棉紗和化纖長絲布兩類屬于紡織品,余下8類都屬于服裝制成品。另外,美國還對其他10多種中國紡織品發起了設限調查。

  雙贏的協議

  盡管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經六輪磋商仍是無果而終,但當中歐就解決輸歐紡織品滯港問題達成一致的消息傳出后,就有專家指出,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利益格局與中歐相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決定了中美磋商終將達成協議。因為雙方的有識之士都感到,只有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才能尋求雙贏,而懲罰和報復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美紡織品第七輪磋商在華盛頓“低調”舉行。在磋商結束的第二天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談判代表斯普納發表聲明稱,盡管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但雙方“在多個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不久雙方即將再次舉行會談,以便簽署最終的協議。

  從現在公布的中美協議看,實施數量管理的產品是21個,而不是30個左右;協議產品2006年基數基本上是2005年有關產品美國從中國的實際進口量,而不是以2004年1月至12月的出口額為增長基數;協議產品2006年增長率為10-15%,2007年增長率為12.5-16%,2008年增長率在15-17%,也不是原來所流傳的在年內的增長率是7.5%,在以后的年份可以增加。這些都表明,中方談判代表堅守了“不能損害中國紡織業的根本利益”的“底線”。當然,中方也有讓步,明顯的是同意協議有效期至2008年12月31日。

  中國現有1900萬紡織工人,中美磋商成功,保證了中國紡織工人的就業。中國已成為美國棉花的最大買家,這些美國棉花中的相當部分被用來制造銷售到美國的紡織品。磋商成功,也保證了美國棉農的利益,給美國面料和紡織設備的出口提供了商機,還維護了美國普通消費者和美國紡織品進口商、零售商的利益。

  有專家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今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還會發生。對待這類貿易摩擦,在高度重視的同時,應努力從技術角度去解決問題。要抱著平常心去跟有摩擦的國家談判。尤其不要把問題政治化,不要把貿易摩擦同政治問題、安全問題攪在一起。如果那樣,會使問題越來越復雜。

  加快紡織品升級

  目前,中國紡織業(包括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約在40%以上,如果剔除部分來料加工貿易,實際的國際依存度也在30%以上。而服裝業的國際依存度更是高達50%以上。盡管中美協議為中國紡織品創造了可預見的貿易環境,但畢竟還是存在著明確的增長限制。

  專家指出,簡單的數量增長已不再是中國紡織品出口追求的目標。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實現紡織品出口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提高,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今后應鼓勵紡織品企業加大對產品的設計、研發等軟性技術的投入來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進而提高產業和產品的核心

競爭力。同時,鼓勵企業創立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品牌,提升“中國制造”口碑,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增強國際營銷能力和抗風險的能力。

  6月份中國

商務部出臺的《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對應對紡織品貿易爭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仍有許多地方要完善和改進。因此,一方面,應建立市場化的配置體制,保證出口主渠道,以穩定該類別產品正常、有序的出口;另一方面,應建立配額資源的招標體制和調劑市場,使接單的企業或準備接單的企業能通過市場的辦法獲取出口所需要的配額資源。也有專家認為,應努力為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開辟新途徑。加強與加勒比地區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國家的合作,充分利用他們輸美紡織品無設限要求的優勢。通過在國外投資辦廠的方式,中國外貿企業完全可以將制造車間從中國搬到其他國家,減輕“中國制造”堆積過多造成的貿易壓力。這種“以迂為直”的走出去戰略,不僅可以減少貿易壁壘的殺傷力,還能緩解簡單式耗能生產給中國帶來的生態問題,并使中國企業在利潤的國際分配中占據更為有利的上游位置。

  一些專家建議,在歐美對我國的部分紡織品設限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應該探索市場多元化的途徑,以規避設限給自身帶來的風險,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例如中東、東盟和南美。同時由于歐美國家只是對我國部分出口增長過快的產品類別設限,企業可以考慮減少設限產品的生產,增加非設限產品的生產,盡量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

  凡此種種,既有利于放大中美協議的正面效應,也有利于中國紡織業的做大做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