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東:美國基金如何發現中國價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9日 02:43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王佑 發自上海 好幾個晚上都睡眠不足的楊向東,在簽署了對徐工機械的收購協議之后,第二天還是準時上了汽車。這趟車的方向是,從徐州開往上海。他詢問了一下司機,得知車行時間大約為3個多小時。而車行駛不到一半,路上擁堵的狀況,出乎了他的意料。眼瞅著自己的車半天沒有動彈一下,他實在忍不住了,對司機說了一聲:師傅,你看能不能繞個道,找條別的路
楊向東,一個在凱雷工作了7年多的高級管理人士,現任凱雷亞洲投資基金聯席主席。他的低調,甚至讓周圍的同事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他很少說話。當然,該交代的還是會交代,不過語言一定是簡練的。因為作為投資方來說,事情往往在不斷變化,所以是需要長時間考慮,但決策必須很快作出。”凱雷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評價楊向東。 外界采訪到他的機會也很少,他也不怎么接受采訪。“你看,其實媒體上能夠看到他的發言或者采訪,幾乎都是只言片語。”一位熟悉他的人說。不過,他愛交朋友,包括記者。 競爭力是每個公司追求的本質 凱雷收購徐工之后,有些人會猜測,它的下一個獵物,是不是又瞄上了其他制造業公司。楊向東沒有告訴記者最新的行動,但他明確了一點:“我們不是在尋找最好的,而是要發現有投資機會的。” 他舉了一個太平洋保險集團的例子,從某種程度上講,太保并不是效益最好的,但卻很有潛力。楊向東開出了一系列對收購企業的必備條件:有領導地位、凱雷可以幫這家公司提升至國際水準,與其他跨國公司好好地較量一番。“以后開放的程度越來越大,中國企業也會有更多機遇,融入到世界的經濟一體化中去。” 在中國,凱雷收購的案例,通常似乎都為了同一個目標而不斷前行:海外上市。楊向東說,任何一個大型公司,其資本市場無論是境外還是境內,都很合理。所以,上市不是根本,競爭力才是每個公司所要追求的本質。 凱雷與徐工的合作消息傳出后,圍繞著凱雷收購方式的猜測,從沒有停止過。但凱雷公司高層也置若罔聞,既不否認,也不肯定。 當徐工機械一案塵埃落定之后,凱雷通過自有資金拿下項目的事實也不容置疑了。“如果說收購或者投資一家公司,還有什么困難的話,可能最大的制約還是在收購的政策。”凱雷最原始的想法是,假設獲得了收購徐工機械的優先權,那么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杠桿收購法”。“至少現在看來,這種方式還行不通。”談起這個話題,楊向東的語氣一下子變得“柔和”起來。 與老布什一道當董事 被大多數人熟知的凱雷中國投資項目,都是網絡公司或者電子類產品制造商。楊向東則解釋,其實凱雷在亞洲有著四只基金。兩只包含在亞洲創投集團的基金。凱雷公司公關事務負責人李艷梅說,公司的投資領域很廣,“在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已投了10多個項目。” 徐工機械,正是被凱雷公司的亞洲投資基金納入了其中。楊向東主管這只基金,亞洲投資基金成立于1998年,可以支配的資金高達7.5億美元。 “該基金的特點是,投資的公司將以制造業為主,公司有強大的管理團隊,且銷售額和排名處于行業尖端,有較高的利潤率。”楊向東稱。 楊向東名聞國內投資界正是因為寶途國際的收購案。 凱雷正式完成收購寶途國際,是在2002年末。當外國人在圣誕節忙著布置自己的圣誕樹時,或許沒有想到,每年的大多數圣誕樹,都來自中國深圳。這家全球最大的圣誕樹公司,年收入10多億美元。 2002年初,它欣然接受了凱雷的入股。只是公司仍由創始人高長昌(Michael Kao)及其女高葦穎(VivianKao)經營著。 在寶途國際一間寬敞的辦公室里,高長昌的照片,與凱雷集團的前顧問——美國前總統老布什(George H.W.Bush)和前英國首相梅杰(JohnMajor)并排放在了一起。這三位,恰是寶途國際的董事會成員。 2002年3月29日,當年的寶途國際(0585.HK,現改名“意馬國際”)與凱雷等公司達成協議,將其所有圣誕節日產品及家具的業務出售給Greenland Investments H oldings Limited(下稱“GIHL”)的兩家全資附屬公司。 2002年7月10日,寶途國際改變了原先的協議。他們向GIHL的兩家全資附屬公司出售旗下所有圣誕節日產品業務,并由寶途國際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認購GIHL25%股本權益。在該建議中,凱雷投資擁有了GIHL余下75%的權益。 楊向東正是這一收購案的操刀者。 這兩年里,凱雷這只基金忙活的事情,轉向了徐工機械和太保集團。 “如果凱雷要投資這些公司,多數希望能控股。”楊向東說,制造業的挖掘能力很大,有穩定的銷售額。不過,因為制造業涉及的部門及產業,比網絡公司更廣,所以這類收購,一般都會經歷一些波折。楊向東曾經就向媒體說起,徐工機械的項目需要很久的時間。 每只基金各霸一方 相比制造業的投資,凱雷亞洲創投集團也在中國四處撒網。該集團有兩只基金,第一只在2000年發起,擁有資本1.59億美元;第二只的募集時間則是在2001年,可投資額1.64億美元。 記者獲悉的凱雷投資案例中,包括中國網絡在線公司RUNSTAR、聚眾傳媒、華亞微電子等等。 凱雷亞洲區的一位副總裁趙寧,對中國項目的回報率自豪不已。2000年,凱雷入股攜程旅行網,投入金額是800萬美元。2003年12月,攜程旅行網在納斯達克登陸,凱雷所得回報變為1.01億美元。 凱雷一位高層的解釋是,投資的這些IT公司,全球的競爭力極高。 2005年,就在中國房地產業進入調整期時,凱雷出手1000萬美元,與順馳搭上了脈。不過,凱雷公司一位人士表示,凱雷新成立的房地產基金還沒有具體的收購項目可以公開。這只房地產基金籌集了4.1億美元凈資產。將通過杠桿收購的方式,傾注更多的中國房地產項目。多數場合,凱雷的高層都會發出同樣的信號:“中國國有企業,我們很有興趣。”當談到中國國有企業的改制時,楊向東毫不避諱:“國有企業是我們的一個投資方向。”有些人擔心凱雷是否能夠管理得好這類具有明顯中國特征的政府控股企業。楊向東則說:“我們在全球,尤其在歐洲,不少企業都是國家或者政府持股的。投資之后,經營情況很好。” 不過,他也沒有否認民企對他們的誘惑。楊向東簡單表述了這樣一個想法:希望有機會去接觸規模小一點的民營企業。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