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份金融穩定報告關注資本市場發展格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07:57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尹濤 央行昨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對資本市場的風險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認為,要解決股票市場的深層矛盾,必須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報告同時提出,目前券商風險已被有效遏制,但還要對造成證券公司風險的原因予以高度關注。
解決股票市場的深層矛盾 《報告》稱,目前,股票市場發展中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披露的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市場定價機制有待完善;三是股權分置問題需要全面解決;四是市場融資功能萎縮,產品結構存在缺陷;五是上市公司質量和規范運作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加強;六是證券公司需要綜合治理;七是機構投資者需要進一步發展。 《報告》強調,股權分置問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特有的股權結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報告》建議推進股票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具體任務是:股票市場要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規范運作水平;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扎實推進證券公司風險處置和改革重組工作;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鼓勵市場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完善法制和誠信建設;加強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此間觀察人士認為,股票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直接融資,避免金融風險過于向銀行體系集中,對維護金融穩定有著重要作用。央行《報告》客觀地評價了股票市場的風險和深層次矛盾,并著重指出股權分置問題的弊端,要求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這體現了央行對股票市場的高度重視。 券商風險已被有效遏制 《報告》揭示,截至2004年底,131家證券公司中正常經營的有120家,證券營業部2935家,證券從業人數7.87萬人。除新開業或整頓的17家公司外,其余114家證券公司總資產3293億元,負債總額2625億元,凈資產669億元,凈資本453億元,自營證券市值約為472億元,受托資金301億元。因證券市場近年來持續低迷,證券公司經營業績出現下滑。2004年,114家證券公司累計營業收入169億元,累計虧損167億元。 《報告》稱,造成證券公司風險的原因應引起高度關注:一是部分證券公司治理結構尚未完善,風險管理能力和內部控制機制有待提高;二是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單一,賣方業務發展滯后,創新發展的環境缺乏;三是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國債回購、委托理財等制度設計還不完善,為證券公司違規經營提供了可能性;四是證券業的法制建設和監管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報告》預期,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在今后的兩年時間內,將基本化解現有證券公司風險,有效防范新風險。為此,要繼續加強風險監測和監管;妥善處置風險,以市場化的方式處理不良資產和負債,推出和完善市場化的風險消化機制;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重組工作,促進優秀的證券公司做強做大;完善制度建設,包括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法制建設和執法機制;實行規范和強制的信息披露制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推動證券公司的業務創新;擴大對外開放。 觀察人士分析認為,從央行此番《報告》的口吻來看,券商行業的整體風險已基本釋放。在主管部門的主持下,經過一兩年的繼續化解,證券公司的風險將處理完畢。而在客戶保證金等方面的種種漏洞堵住之后,一批更有競爭力的券商將不可避免地浴火重生。 債券市場保持平穩發展 《報告》指出,從債券品種看,中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國債、金融債券、次級債券、企業債券4大類。 《報告》提醒未來一段時間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債券市場融資總量偏低,產品結構不平衡,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卻明顯滯后;二是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不夠豐富,缺乏一般性金融債券、市政債券、資產抵押類債務工具等;三是債券發行主要集中于中長期,債券市場流動性不強,價格發現功能不充分,債券收益率曲線雖已初步形成但仍有待完善;四是債券市場還未形成合理的信用評級機制,評級機構的誠信責任不足,專業性和獨立性受到普遍質疑;五是債券市場會計稅收制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債券市場的發展;六是交易所債券市場在托管制度及結算制度等制度安排上還存在著一定缺陷,為一些證券公司的違規經營提供了可能。 《報告》強調,今后要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的金融創新;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會計稅收制度;建立健全債券信用評級體系;規范交易所債券市場;加快銀行間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市場運行架構。 觀察人士認為,我國的債券市場經過了徹底整頓之后已重新煥發了青春,發展十分迅速。但是,目前的發展速度仍然無法滿足各方的需求,因此,設計并發行更多的債券品種,充分進行金融創新是今后的重點。一方面應繼續放松管制,大力發展公司債券,推進資產證券化和市政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另一方面則是以深化債券市場功能為核心,推動工具創新,加快利率互換及債券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進度。《報告》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