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論壇) 國際化:練好內功再出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08:03 中國證券報 | |||||||||
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 中國企業通過并購進軍海外市場的腳步明顯加大。根據里昂證券的統計,2003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開支達28.5億美元,2004年則接近70億美元,而2005年很可能達到140億美元。
中國企業選擇國際化源于做大的沖動。在一定程度上講,大不一定強,但是不大很難強。由此,“快速做大做強”成為眾多中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很多企業目前出現了發展的瓶頸和增長的極限,向國際市場橫向開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在國際并購越來越熱的浪潮中,中國企業家更應冷靜而清醒地面對尚不熟悉的國際市場。 并購有陷阱 一般而言,中國企業國際化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步步為營,通過國際分銷渠道或自建海外渠道,使中國的出口產品打入海外市場。另一條是購并買路,收購一個業已成型但時運不佳的國際品牌。 從目前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發展狀況看,步步為營雖然扎實但過程漫長,購并買路是企業快速進軍海外市場的捷徑。因此,不少中國企業首選通過國際并購而獲取市場份額,進而得到某種核心優勢(比如關鍵技術、營銷渠道、國際品牌)。但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國際化并購中有兩個足以讓企業致命的風險:一是并購時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是并購后的難以整合。 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并購案例中已經顯示出,并購方付出的價格往往高出被并購方的實際價值,這就應了我們熟知的一句老話“買的沒有賣的精”。此中原因其實很簡單,在一項并購中,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真正的“價值底牌”永遠攥在被并購方的手中。 在中國企業完成國際并購后往往遇到一種情況,兩家企業在整合中無法獲得足夠的回報以彌補付出的高溢價,或者發現難以逾越的整合障礙和致命缺陷,最終導致并購的失敗。 并非中國企業不知道“并購的陷阱”,但相當一部分買家都說,這種難得的機會對我們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整合之后會產生足夠的協同效應。但問題在于,并購后的整合難度往往高于中國企業的最初預期,理論推導的協同效應很大一部分都無法實現。想象中的“餡餅”大部分都變成了“陷阱”。 兩個基本常識 中國企業要在發達市場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在發達市場樹立品牌的過程不但復雜且成本高,充滿不確定性。日本和韓國的消費電子巨頭也是在投入多年時間和巨額資金之后才在國外站穩腳跟。 在國際并購時至少要充分考慮三個基本前提:第一,要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第二,要有一支非常好的管理團隊。控制海外業務的管理層要由自己主導,必須具備國際溝通所需的語言能力;第三,對購并對象所在地的制度、規則、文化有深入了解。 一些中國企業往往在缺乏基本前提下實施國際化并購。由此,使得并購后的整合充滿困難。由于事先不了解被并購方所在國的相關法規限制,購并后會發現這些法規限制成了達到整合目的的一道道難以逾越的屏障,而潛在的文化沖突可能更是嚴重的隱患,很多中國企業低估了這種風險。 在購并后,中國企業有可能將所購并的外國公司的制造中心挪到中國本土,使自己在制造管理的優勢得以發揮。但購并買路的目的在于進軍海外市場,而中國企業過去幾乎沒有海外分銷渠道和服務網絡,對發達市場的推廣促銷知之甚少,海外定價的技巧十分有限,對西方客戶在設計和性能方面的偏好更難迅速找到感覺。 對于已完成的國際化購并的中國企業,應該更多地關注收入規模和利潤的持續和諧增長。輕視收入的規模和利潤的和諧增長而只重視規模合并后的成本節約和費用削減,是許多并購未能取得較好效果的原因所在。對于一項成功的并購來說,不僅僅要實現1+1=2,更要做到1+1>2才行。實際上收入與利潤的關系最為密切,并購成功與否取決于維持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之間的和諧。 但事實上,中國企業在并購后的整合中更關注于成本的降低,因為中國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經驗,而缺乏在發達市場上利用先進營銷手段實現收入增長的經驗。這一事實最終導致并購整合策略的根本失誤,由于降低歐美公司的成本很難達到,而收入增長一旦下降,迫使企業更加過度削減開支,這就不僅是減肥,而是傷筋動骨。 練好內功再出發 正是基于以上對國際化并購的判斷,方正集團在國際化方面行動非常謹慎,仍以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激光照排業務為主,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方正的激光照排業務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應該說做得比較成功。這有兩個標志:其一,在海外的中文激光照排市場,方正占了90%以上的份額,居于絕對主導地位;同時圍繞自主核心技術所開發的應用軟件,在全球已有近百家代理商。其二,我們現在進入了非中文印刷市場,并且已經在日本取得了突破。在日本成立的日本方正公司所研發的日文激光照排系統已應用于1/3的日本報刊媒體,日本方正已成為日本市場上中國高科技公司的代表。 從中文激光照排技術及應用進軍海外市場,迄今為止已逾15年;從非中文激光照排產品在日本市場站穩腳跟,算起來也有8年了。正因如此,我們深知,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艱難而漫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