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盲目追求超大超規模發展,不少城市的規劃出現小腳穿大靴的現象
楊雙菁
在現實生活中,誰也不會穿比自己腳大許多的鞋子,但是,在不少的城市規劃中,卻出現了小腳穿大靴的趨勢。
據有關方面對目前全國城市規劃內容做出的綜合分析,按照各省申報國務院的規劃和人均標準建設用地進行匡算,我國城市規劃方案的人口容量應達33億人的規模,而我國目前城鄉人口總共也不過是13億人,即使100年后,也不會有33億人。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的耕地每年在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在過去的20年,中國有1億四千萬農民失去耕地。其原因除有生態、農業結構調整和自然災害之外,非農業建設用地是最主要的原因。
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盲目追求速度快、規模大,土地利用規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制定的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往往存在“小腳穿大靴”的現象,造成土地的閑置浪費,并將會帶來城市公用設施投入不足、土地資源使用效率低、就業壓力大和失地農民生產生活沒有保障等問題。而且,如此龐大的城市建設規模和資金需求遠遠超出了政府支付能力,也超出了城市化發展的實際。在城市規劃中,有許許多多的建設最大的廣場、最寬的馬路、花園式工廠等所謂城市化建設,這樣的冠冕堂皇的圈地行為實際的土地利用率有的僅占十分之一。城市化大大超前于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階段要求。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耕地總面積為13.4億畝,人均僅1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國2800多個縣中,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提出的警戒線0.8畝的有666個,其中低于0.5畝的有463個。在不再減少耕地的條件下,我國土地的自然承載力為14-15億人口,現在已經接近極限。
一些地方為什么會在制定規劃時存在“小腳穿大靴”,不注意土地集約利用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執法的任意性。法規本來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但現行征地法規在一些地方政府那里成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政府愛怎么解釋就怎么解釋,伸縮性大得很。
二是行為的短期性。為了急功近利,爭取任期內有顯赫的政績,一些地方政府在資源利用的選擇上必然集中在征用農村集體土地和國有城市土地的出讓上。而現有的國有土地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這就決定了一些地方政府必然強化征地權,促成農村集體土地加速向城市國有土地轉化。由此,在一些地方,每屆地方政府都非常熱衷于征地,賣地,寅吃卯糧,透支農村集體土地征用量的現象在許多城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當然,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引資(尤其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水平是政府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由此在壓低征地價上打主意,將成本轉移到農民頭上這是很不公平的。國際上通行的辦法是,為增強引資功能,政府出臺一些優惠措施,包括降低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所發生的成本由政府財政來承擔。換而言之,改善投資環境的成本屬于政府管理成本,應由政府承擔,絕不能由失地農民來承擔,否則,必將損害農民權益,又難以遏制各地為吸引投資而出現的競相壓低地價的惡性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