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之三 政策制定是否過于隨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8日 06:57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本刊特約作者 吳琪 政策出臺的功利性趨勢的增強,使得實力資金對不同的市場環境下,能否保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表示擔憂 除了前面所說的問題制約了逐利資金的入市積極性外,對新興市場政策制定隨意性的
從證券市場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看,絕大多數的政策出臺都不是自發的,而是與當時的市場形勢密切相關。譬如1994年8月1日初在行情低迷的背景下,證監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推出暫停新股發行和上市等三大救市政策,深綜指日漲幅達31.29%,創有史以來最大單日漲幅;1995年5月23日,證監會又宣布恢復新股上市,導致上證綜指下跌147.12點,跌幅達16.39%,創歷史最大單日下跌點數和跌幅記錄。可見,政策的出臺與管理層對市場的判斷密切相關,或者可以說,政策出臺的基礎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質,包括幾度想實施的國有股減持又不得不廢止在內。 近兩年,管理層在證券市場制度建設方面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但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為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管理層一些做法的功利性色彩還在逐步強化。 如為了穩定股價,允許股改公司控股股東增持二級市場股票。這個政策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沒有配套制度跟進,如何避免大股東利用特殊地位進行暗箱操作?又譬如在近期的政策組合拳中,提到將取消政府對國有企業投資股市的限制性規定,這在歷史上也是頗有反復。1997年5月22日,在滬指連續上漲5個月的背景下,國務院證券委、人總行、國家經貿委規定,嚴禁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炒作股票;而在1999年9月9日,“5·19”行情后的深幅回落過程中,證監會又允許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和上市公司進入二級市場,并對1997年限制三類企業入市的政策做出了調整,市場由此大漲。 我們注意到,早在2004年2月。國資委有關官員就曾表示,上市公司國有股流通辦法會適時出臺,當時的點位在1680點一帶。而管理層一直到2005年的4月13日,才表示解決股權分置試點條件已經成熟、在4月29日宣布股權分置改革正式啟動,當時滬指所在位置的分別是1250點和1150點一帶。 客觀地講,相對較低的股價,對于全流通改革中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而言,可以支付相對較低的流通對價,從而有利于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達成一定的利益平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實力資金自然會對股指在全流通過程中的漲升空間帶有較大疑問。 試想一下,當股指上揚到一定程度,由于流通股股價高企而導致流通股要求更好、更高的支付對價時,目前的政策、輿論導向會否又出現新的變化,這對于實力資金而言,實在是不得不考慮的事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