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撤離導致股市失血 國企資金可能再戰江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6日 14: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汪濤 上海報道 2005年初,在久事大廈37樓里,上海久事公司證券投資部就已經撤消,所有的人員已經并到計財部。 不過,最近的政策變化,使得人員又重新活躍起來。
7月11日,證監會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深入落實“國九條”為主線,公布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措施。憑借政策利好,周二神秘資金再度出擊,大盤化解了千點壓力。 一系列政策之中,“將取消政府對國有企業投資股市的限制性規定”,在眾多基金經理看來是最為重要政策利好,也讓上海很多大型國企的投資部門看到了“重出江湖”的希望。 國企資金再開閘 上海久事投資,系上海市政府所屬的國有獨資的綜合性投資企業,和上海實業、申能股份一樣扮演著國資運營的重要角色。 據悉,上海大型國企的投資部門,大多于2004年3月上海市國資委頒布《上海市國有資產營運機構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之后撤銷。 《辦法》規定,從2004年7月1日起,將嚴格限制國企投資期貨、股票,針對的對象是上海市國資委管轄的60多家大型國有企業,上實集團人士介紹說。 在該文件“第十二條(金融投資管理)”中規定,嚴格限制產業性集團從事期貨投資、股票投資和委托理財,適度控制營運機構購買債券和基金。 同時,營運機構的金融投資規模和比例應當與自身的權益和財務融資能力相匹配。 “文件也沒有明確提出絕對禁止企業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但作為國有企業來說,文件下發后,考慮到經濟風險和政治風險,肯定選擇謹慎。”久事人士透露。 從對轄區內60多家國有企業的檢查情況來看,這些國有企業從事股票、期貨投資和參與房地產市場炒作的現象比較普遍。防范一系列風險的出現,是上海市國資委發文的初衷。一時間,大量資金從證券市場回撤。 事隔一年,國企資金再度開閘。2005年6月17日,國資委下發《關于國有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國企可以增持公司股份的方式,鞏固和增強自身控股地位,業內人士認為這給國企資金名正言順進入股市打開了大門。 而正在修改的證券法也將為國企資金入市開道。現行《證券法》第七十六條規定,“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不得炒作上市交易的股票”,由于“炒作”并非嚴謹的法學術語,一直備受爭議,該條款的刪改已是大勢所趨。有關法律專家認為,在證監會和國資委為國企資金入市亮綠燈后,隨著今年《證券法》修訂案的通過,國企資金將正式入市。 國企資金撤離導致股市失血 “到2005年,久事在證券市場的資金基本上全部撤出了,”久事公司的人士透露,“由于久事在二級市場購買的大部分是基金,離場比較簡單,但對基金公司的運作來說,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不光是久事,上海的寶鋼、申能等也在紛紛撤出市場。 《辦法》頒布之后,2004年中報顯示,國企投資資金凈流出大于凈流入,撤資意圖明顯。以2003年12月31日和2004年6月30日為時點,初步測算,寶鋼系持股市值減少7.83億元,申能系持股市值減少2.53億元。 據透露,2005年年初,上海國資委第二次發文,內容與第一次大致相同,依然強調投資股市的風險,這樣殘留在證券市場的本就所剩無幾的國企資金也全部撤出。 不僅僅是上海,全國其他省市也開始出現類似的文件。國企資金大幅退出嚴重影響了股市的資金面和心理面。 據一位國有集團負責人透露,上海幾個大集團常年都有3億-6億左右的資金在券商處托管或者通過券商委托理財,總額估算不會低于200億元。 很難測算入市的資金量有多大,不過,每次央行緊縮銀根或是主管部門發文限制,國企資金撤出都會導致市場劇烈震蕩。 2004年漢唐證券資金鏈斷裂,其實也是受到上述發文的影響。上海五家機構在并未通知漢唐證券的情況下,將各自賬戶里已經被漢唐質押的所有國債賣出。 發文還影響了國企資金對基金的投資,令新基金發行不振,老基金頻頻遭遇贖回,使得基金作為股票市場最重要的買方力量元氣大傷。 國企資金撤離市場一年多來,股票市場飽受資金匱乏之苦,重心不斷下移。 國資委的矛盾 盡管7月11日監管部門表明了態度,但證券投資部門撤銷之后,要重新運作起來,可非一日之功,上述上海久事公司人士表示。 目前還沒有接到有關方面的明確要求,如果有具體文件下發,公司將考慮重新將資金投入市場。 業內人士分析,在股權分置改革進行的背景下,允許國企資金入市有利于重建流通股股東的信心,國企有望成為繼保險、基金之后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對國企資金投資股市,主管部門的態度也是幾經變化,而國企資金也是幾進幾出,每次出入都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在國企與證券市場的相互作用中,國資委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在國企上市或增發融資時,往往強調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國企對證券市場的投資上,則強調證券市場的風險。 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主體其實是國有企業,但國資委禁止國有企業參與股市投資,似乎又在否定證券市場的投資價值,這是一個矛盾的定位。” 在解決股權分置的大前提下,國資委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只要大家達成共識,那今年就是證券市場的轉折年。” 顯然在解決股權分置和發展證券市場上,國資委、證監會必須保持高度一致。 國資委態度的變化,使得國企重新入市成為了可能,而市場的重新活躍,又將為股權分置改革提供好的外部條件。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可以理解國資委肩負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一味禁止并不可取,在投資渠道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閑置資金進入股市對于資產保值增值有益。“雙贏與多贏才是我們真正期待的。”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