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投資類試點券商呼之欲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4日 14:01 證券時報 | |||||||||
國有企業投資股市限制性規定的取消,將使一度關緊的國企理財之門重新開啟,券商不能坐視這些機會被基金奪走。如果管理層給予更多券商創新理財業務資格,券商在爭取客戶時也就師出有名,這有利于改變券商在理財市場上的形象。 (記者 于凌波)
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華西證券、申銀萬國證券等5家市場信譽較好、但因各種原因尚未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有望率先成為“投資類試點券商”,開展創新理財業務。 雖然這一說法并未獲有關方面證實,但近期取消對國有企業投資股市的限制性規定等一系列政策表明:券商委托理財的業務空間正在擴大。如果創新理財業務資格只局限于創新試點券商,券商將進一步失去在理財市場上的話語權,券商創新理財業務圈子必須擴容。因此,這一消息還是受到業內廣泛關注。 理財成為特許能力 目前,只有12家創新試點券商擁有申報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等創新理財業務的資格,其它多數券商資產管理部則處于無活可干的狀態。對此,有不少券商指出,券商理財能力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特許能力,誰有創新試點資格,誰就有能力理財。這實際上不利于券商在理財市場真正以投資能力取勝。 深圳一家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說,經過幾年低迷市場的洗禮以及監管層“查底數”的政策壓力,資產管理部往往成為券商最危險的部門而忙于自查自糾。傳統理財業務的大部分客戶已經撤資,新業務無法上馬。許多資產管理業務的優秀人才已經跳糟到基金和保險公司,剩下的員工也人心不穩。 在資產管理業務成為“擺設”的現實中,深圳一家中型券商甚至宣稱,將關閉資產管理部門,而重拳出擊經紀業務,特別是金融銷售業務。這一動向既代表了券商集中優勢兵力培養特長業務的努力,同時也是一種難尋用武之地的無奈選擇。 許多券商正嘗試推出不保底而僅收取管理費的資產管理業務新模式,但在實踐中很難獲得投資者認同,新型定向理財業務對投資者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在集合理財管理業務仍然是少數人游戲的情況下,資產管理業務只能長期處于紙上談兵的狀態。而長此以往,券商代客理財的能力無疑會鈍化。 投資類試點券商機會何在 雖然投資類試點券商的說法尚難證實,但很多券商認為,任何能夠擴容創新理財券商業務隊伍的政策支持,都有利于提升券商在理財市場上的地位。 “實際上理財市場有相當多的機會值得券商去爭取。”有券商透露:“近期正在召開年金投資管理人的選拔會議,如果僅有創新試點券商參與,僅在數量上券商就會遜于基金。另外,有不少非創新試點券商此前曾在企業年金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果能夠賦予這些券商‘投資類試點券商’的資格和頭銜,無疑會增加其參與競爭的底氣。” 有券商向記者強調:國有企業投資股市限制性規定的取消,將使一度關緊的國企理財之門重新開啟,券商不能坐視這些機會被基金奪走。如果管理層給予更多券商創新理財業務資格,券商在爭取客戶時也會師出有名,改變券商在理財市場上的劣勢形象。 “擁有創新理財業務資格券商的增多,也會增加券商理財產品的豐富性。”有券商指出,僅就已推出的8只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而言,有一定的雷同性,發行效果也不甚理想,更多的券商參與進來會提供更多既合規又有創意的理財產品。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