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焦點對話) 借資本市場之手解經濟轉型之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07:53 中國證券報

  主持人:郭鳳琳 尹濤嘉賓: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平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

  新聞背景:在高外貿依存度、高投資率的牽引下,中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發展。今年前5個月,我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非常明顯,但也不斷爆發出貿易摩擦事件。靠出口拉動的經濟快速增長能不能長久,成為人們憂慮的問題;同時,經濟快速發展的腳步開
始慢了下來。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出了什么問題?應該何去何從?成為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新問題。

  要速度更要質量

  主持人:我國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遇到了怎樣的挑戰?這種增長模式是不是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

  張平:發展中國家提高工業品競爭力,必須靠全社會資源補貼工業化,這里包含工業化本身創造的價值和大量其它部門轉移的價值,如稅收減讓,工業用地無償使用,勞動力沒有社會保障,國家利用銀行系統提供廉價資金,大幅度補貼基礎設施,幣值貶值等。由于所有要素價格都被低估,因此生產方式一定是粗放式的,主要是靠規模,而且越有規模就越可以多多占用低要素價格帶來的潛在補貼。

  這種全社會資源補貼工業化,扭曲了要素價格,也決定著資源耗費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在要素價格扭曲的政策刺激下,各地大干快上,套取中央補貼,而地方多占的資金、公共工程等資源實質是套了國家的利。比如一個大型引水工程投資,算下來水的價格是一百元/噸,但補貼使用的支付金額可能是不到十塊錢。開工亂用水的工業和服務項目,短期內就是套取補貼,這種現象比比皆是。

  這種發展模式一度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無法為繼。國家的干預造成資源耗費,國家的“擔保”引發了金融財政風險。

  2003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城市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傳統補貼工業化的模式需要改變,城市化和國際化都要求重估要素價格。由于扭曲要素價格導致資源過度耗費,2004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不斷漲價,沖擊中國經濟,從外部迫使中國轉變過去的增長模式。

  哈繼銘:經濟增長有速度和質量兩個問題。從增長速度來說,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出口和投資拉動,投資拉動容易帶來經濟過熱,而且起伏很大的投資對經濟持續發展沒有好處,不是一種可持續的模式。在出口方面,我國近幾年來出口旺盛,帶動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從長遠看,不能僅靠出口,因為持續的出口順差意味著其他國家貿易的持續逆差。除非本國消費啟動,進口上升,從而消除巨額順差,否則,到一定階段,貿易伙伴就會要么要求升值,要么進行貿易制裁。

  現在的問題是,我國消費不旺,而且這個問題短期難以解決,因為在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完善之前,居民仍需儲蓄以防后顧之憂。

  從經濟增長質量來看,中國的質量不高。這表現為三個特征。一是勞動生產率對GDP的貢獻率在經濟過熱時比較低。西方很多國家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GDP貢獻超過50%,我國在去年經濟過熱的情況下,勞動生產率對GDP的貢獻率只有10%-15%。有些著名經濟學家很早就預警這種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否則遲早導致金融危機,比如亞洲很多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前這個數據也比較低。

  特征之二是,資本的擴張導致銀行壞帳比例快速上升。這說明在擴張期很多項目不具有持續盈利能力。

  第三個特征就是出口量大,但附加值低,只占到10-20%,其他都被別人賺去了。

  因此,在經濟增長質量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應該保持比較平穩的速度,比如8%左右,同時轉向以效率、質量為主的增長模式。

  讓資本市場主導資源配置

  主持人:如何矯正這種資源配置的扭曲?

  張平:造成扭曲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預,貿易依存度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鼓勵進出口。因此,減低政府干預,讓資源價格能正確反映供求關系,才能達到均衡發展。

  矯正資源配置不佳的最好市場機制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優化資源配置,在全面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它還可以吸納全球最為廣泛的資源。中國資本市場當前發展不充分的原因也是政府干預,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政府放下了無限擔保的責任,市場才能正常的運轉,其配置功能才能實現。

  哈繼銘:過去我們以實體經濟部門的開放和競爭實現增長;從長遠看,中國應該在金融業開放方面邁出更大步伐,使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從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如果金融不開放,在銀行、企業甚至券商都是國有的情況下,資金很難流向最有效率的產業,很多獲得融資的項目本身效益很低。金融業的開放、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可能是中國經濟將來增長的重大亮點,這未必反映在經濟增長速度上,而是增長質量的提高。

  不開放是最大的風險

  主持人:可是,很多人擔心金融業特別是資本市場的開放會加大經濟運行的風險。你們怎么看?

  哈繼銘:不開放才是最大的風險。亞洲金融危機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國家就是金融業不夠開放、金融業競爭不夠充分的國家,開放度大的國家金融業受到影響反而小些。危機后,很多國家和地區吸取教訓,提高開放度。不同的外資金融機構有不同觀點,有人看淡有人看多,這樣就有平衡和牽制;如果機構數量很少,反而容易形成一致的觀點。

  另外,開放和監管是相輔相成的,開放本身會促進企業提高自身素質,也會促進監管水平,這樣,整個金融業的素質都會提高。

  張平: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加快,“外部沖擊”特別是資本流動和匯率變動帶來的沖擊成為影響中國近期經濟增長穩定的最主要因素,也是發展中國家幾乎不可避免的一個危機性打擊因素。歸根結底,這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不發達,無法吸納外部流動資金的沖擊。

  從全球資金流動的存量看,2001年證券組合類資金12.55萬億美元,發達國家占了11.92億;相應的直接投資6.15萬億,發達國家為4萬億。為什么發達國家不怕資金流動的沖擊,而且歡迎證券組合投資資金進入?結論只有一個,就是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高。沒有高效的資本市場,是無法配置投資組合資金的,資本市場決定了現代經濟的效率和吸納外部沖擊的能力。當前的中國產能過剩,制造業比重過高,作為大國貿易依存度高達70%,應該進入一個以配置效率為主導的增長階段了。發展資本市場,優化要素配置,分散國家金融風險是未來經濟增長能否持續的關鍵。

  在外部沖擊下,大量的競爭性企業由于成本壓力而縮減利潤,如果不能通過價格、技術和并購轉移,利潤下降將是必然,因此必須求新的增長路徑。發展資本市場是發展中國家增長模式轉型的核心,通過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逼迫企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已經成為發展中的一個戰略性選擇。

  另外,資本市場也是分擔風險的核心。發達國家通過成熟的資本市場,能輕易地吸納資本的流動。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非流通股改革和創新是關鍵,特別是,如何利用好香港資本市場,已經成為關乎開放和緩沖外部沖擊的關鍵。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