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正文
 

科學調控 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2日 08:46 中國證券報

  實施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

  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與實施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密切相關。這一點在此輪宏觀調控中反映得最為明顯。特別是宏觀政策的三個著眼點或特點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快速增長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努力使短期宏觀調控目標與中期穩定增長目標相一致。以控制供給為主的此輪宏觀調控從中期的觀點看主要是反“通縮”,而不是表面看的是反“通脹”。新一輪宏觀調控是加強對供給過度增長的抑制,防止供給過度引起新一輪生產過剩及通貨緊縮,以及引起當期資源供給的過度緊張、造成資源利用的嚴重浪費。金融貨幣政策的重點應主要放在對金融系統風險的控制和促進就業和消費的穩定增長上。

  2.今年加強需求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針對個別行業(房地產)的需求過度膨脹,防止經濟增長出現更嚴重的結構性失衡問題。高度重視并有效實施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政策事關此輪宏觀調控的成敗。從亞洲國家經驗來講,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最大障礙和最大風險是因房地產過度繁榮而引起泡沫經濟。

  3.“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措施,體現了對行業增長不平衡、地區增長不平衡、城鄉增長不平衡等的高度重視,標志著宏觀調控由單向(一路松或一路緊)型設計向復合型設計轉變,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充分考慮各地、各行業的增長差異性。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也是一個明顯的挑戰。

  把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到實處

  地方政府要切實落實中央對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使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使宏觀調控的成果進一步鞏固。要把短期調控房地產的目標和建立房地產業長期穩定增長的機制綜合考慮,從根本上消除產生泡沫經濟的隱患。要形成這樣的共識,房地產業持續過度繁榮是難以持續的,合理的增長調整符合各地方及中國經濟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在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的情況下,尤其要防止出現房地產泡沫及演化為泡沫經濟。重點是促進房地產業發展的三個“轉變”。一是重新確立住宅消費和投資理念,二是加快完善房地產發展的制度和政策,三是改變和完善住宅的生產銷售方式。(1)政府要引導大眾消費,促進住房大眾化需求發展,而不是鼓勵大眾投資。房地產商要盡可能提供相對廉價的住房商品,通過擴大規模和品質來盈利,要實現企業追求適度利潤與政府的福利最大化目標相統一。對廣大普通消費者來講,住房是一個必需的耐用消費品,通過大眾炒房甚至投資來追求巨大的增值空間是理論上的錯誤,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2)加快完善房地產發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要在稅收政策和行業風險控制和規范運作上要做長期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別是政府房地產政策設計上要以防止泡沫化、抑制投資炒作為目標。(3)改變和完善住宅的生產銷售方式已經是一個迫切的任務,房地產的生產和銷售方式不發生重要轉變,那么投資炒作將會以各種形式重復出現,而且在現在的利益紛爭格局中,調控的難度越來越大。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既要防止降溫失敗,又要防止降溫過度。當前至關重要的是防止降溫失敗。

  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

  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防止經濟可能出現的過度調整。將貨幣供應量M2和M1增長目標由目前的分別增長14%左右和10%左右提高到15%-16%和13%。同時,進一步優化信貸和金融結構:增加對就業作用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貸款投放;增加對中部地區的貸款支持,對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予以重點支持;制定更為寬松的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同時,提高監管水平。

  沿海地區增長模式需作戰略調整

  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正在發生較大變化的條件下,就當前來講,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將步入中期調整期和出口增長將明顯放慢等,對沿海經濟增長將形成較大的壓力。沿海地區經濟增長需要作適應性和戰略性轉變,重點是促進三個轉變:一是加快從對房地產和外資的過度依賴中擺脫出來,降低投資和出口高增長預期,將促進經濟增長的著眼點放在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持續快速增長上來,統籌內需和外需,把擴大內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二是加快產業升級,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把促進中部崛起作為加快沿海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三是將經濟的數量增長目標適當調低,追求適度快速增長下的結構效率和質量效率的不斷提高。

  課題顧問:陳東琪

  課題組長兼本報告執筆:王小廣

  其他成員:樊彩躍、解三明、丁瑤

  (執筆人:王小廣)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