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和效率 復雜與簡單——淺議非A股流通股股東與股權分置改革對價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7日 07:53 中國證券報 | |||||||||
諾安基金研究總監易軍 股權分置試點改革推出兩個月來,爭執和妥協、反對還是贊成,買入還是賣出的迷茫情緒充斥著市場,尤其是涉及到帶B股和H股(統稱非A股流通股)的公司股份全流通問題,更是遲遲沒有越雷池一步。
隨著彼此對話的深入和首批試點的結束,關于這類公司實施全流通前,非流通股是否要同時向A股、B股和H股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討論,開始進入投資者的視野,支付對價能否帶來B股和H股上漲的探討,更是見諸于三大報的一小端,為本來就不確定的對價問題,增加了更多的懸念。 談及是否向非A股流通股支付對價,以筆者愚見,雖說不上是隔山打牛,但硬要和緣木求魚相比,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時下,最明白的道理就是:對A股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歷史依據,源于歷史上的高溢價發行,這種高溢價的發行帶有明顯的國內制度“情結”,支付對價,出于非流通股股東和A股股東共同承擔制度變革風險的需要。 經過漫長的等待,為國內資本市場付出血汗的流通股股東,終于迎來了平等對話的時刻,盡管看到的回報沒有渴望的那樣豐厚,也算是贏得了一份安慰。 可是,見識不算深厚的股民,就鬧不明白,會有人把支付對價和依照“國標”發行的非A股流通股扯到一起! 這樣的想法,哪里談得上“公平”二字! 身為國內A股投資者,都不得不承認,支付對價的推出,是2001年以來,最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扶持措施。這一步的意義,筆者覺得現在去評論它,為時過早,也許多年以后回過頭來看,才會幡然醒悟:哦,原來是這樣…… 很多的好心人擔憂不對非A股流通股支付對價,未來例如同股同權、股東大會投票等障礙可能會出現! 實際上是這樣的嗎? 筆者在這里提醒一下,不要忘記,在當初的招募書上,非流通股暫時不流通的承諾,可是對A股投資者承諾的,未來的流通,也是在A股市場上展開,對價是基于承諾的變更,與非A股流通股沒有關系,即使是股東大會的表決,也是非流通股股東和A股投資者探討的特殊話題,和廣大非A股流通股股東并無瓜葛。 和一般涉及公司利益的表決不同,非流通股股東向A股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本質上屬于兩類不同股東就“流通”問題進行討價還價,其法律意義,類同非流通股股東向A股流通股股東平等協商的雙邊商業行為,遵從的是民法通則等價有償、互惠互利的交易原則,并非公司法約束的全體股東的股東大會規則。即使召開股東大會,也是面對A股投資者展開,非A股流通股股東即使出席,在表決權利上,缺乏法律上的明確依據。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的股東表決大會,不如改為其他某某大會,可能更加符合實際情況,避免法律上無必要的糾紛。 這樣,也許更符合經濟生活中提到的效率原則。 如果再有好事者提議對非A股流通股支付對價,那么,在支付對價后,A股流通股股東完全有權利要求,目前的非流通股支付對價后去B股、H股市場上流通,而不是在目前A股市場流通。 如果B股、H股不同意,又獲得了補償,那算不算國內資產(包括國有資產)重大流失? 如果B股、H股執意要求,我們廣大的A股投資者完全有權利要求,上市公司全流通后去B股、H股市場融資,放棄在A股市場上再融資,用老外的錢來補貼一下國內A股投資者。 無論公平,還是效率,無論是邏輯還是法理,我們都看不到向非A股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基礎。在不確定的時代,向非A股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命題,明顯把本來就復雜的問題更加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要討論和推進的東西其實很清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關起門來,讓兩大股東直接對話解決問題。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