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券商集萃 > 正文
 

大背景下小故事 瑞銀集團重組北京證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3日 18:00 經濟觀察報

  特約記者 謝劍 本報記者 郭宏超 孫健芳 北京報道

  北京證券正在籌劃引進外資股東,而最可能的進入者就是這兩年在中國資本市場上頗為活躍的瑞銀集團(UBS)。

  對于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來說,這可能是無奈之舉,其旗下的另一家證

券公司——華夏證券早早陷入了麻煩之中,而對于狀況同樣不佳但問題還沒有暴露的北京證券,為其輸血是避免步華夏證券后塵的最好辦法。

  匿名問卷調查

  北京證券目前正在接受著一個匿名問卷調查,而這只是代號為“江河證券”的外資調查團做盡職調查的一部分。據了解,所謂的“江河證券”就是有意于北京證券的注資方或者重組方,而被重組方北京證券的代號為“湖泊證券”。

  “湖泊之水靠江河注入,這是多么有寓意的調查。”北京證券一位人士直言。

  據了解,此次,外資調查團由中方和外方幾十個人組成,包括財務、IT服務方面的人員。“他們與北京證券10多個部門領導都會談話,而談話的時間一般在1-2個小時左右。”北京證券的一位人士透露。現在調查差不多已經進行到最后階段了。

  消息證實,北京證券與多家外資投行進行了接觸和初步交流,而瑞銀進入的可能性最大。對此,瑞銀集團新聞發(fā)言人陳瑞琴委婉地表示:“瑞銀集團的確一直在和許多中國企業(yè)進行著談判,但這些都是正常的企業(yè)業(yè)務往來和運作,對于瑞銀集團來說,對市場上關于瑞銀集團究竟和誰進行合資等事宜的傳聞無法做出任何置評。”瑞銀集團投資銀行中國區(qū)副主席何迪對此并不愿過多談及。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有關人士也表示,目前進展尚不清楚,不方便做出回答。

  “瑞銀集團確實在和北京證券接觸,這是我們知道的。”北京證券一位股東方的人士指出,如果是收購股份,那么,不外乎是幾個大股東出售,據了解,這些大股東在過去均和瑞銀集團有著良好的關系。北京證券的另一位股東首鋼集團的有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和瑞銀集團談判的消息。

  北京證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與外資方還在接觸當中,很多東西還不能透露,而且,由于有很多事情要談,不確定因素還很多,所以一兩個月內完成的可能性不大。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北京證券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重組,吸引外資金融機構也是重組的方式之一。以目前的情況看,外資進入的路徑應該是通過增資的方式,而非購買股權。“由于北京證券目前和其他的很多證券公司一樣,最為缺少的就是資金,所以從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及目前券商改革的思路來看,瑞銀集團掏出真金白銀,以增資擴股的方式進入北京證券似乎更為可行。”

  此前,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也曾打算出賣北京證券的股權,還曾經有意讓明天系接手。

  對瑞銀集團和北京證券的合資問題,北京證券顯得十分謹慎,多名高層均表示尚未收到關于股東方和瑞銀集團的具體通知。“只有等待未來的結果,因為重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北京證券的一位人士表示,“但是不論誰注資,對北京證券都是好事情。”

  據了解,北京證券的重組目前有兩套方案,第一套就是引進瑞銀等外資股東,但具體方式還在談判之中;第二套則是匯金+中信同時注資的模式。

  券商再生新解

  北京市屬的證券公司共有兩家,一是華夏證券,一是北京證券。第一大股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此前的態(tài)度是“棄北證、保華夏”。所謂的“棄”,就是尋求國有股退出。但華夏證券暴露出的問題讓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態(tài)度有了轉變。

  但是北京證券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自1999年起,北京證券連續(xù)三年的財務報表都被會計師事務所出示了保留意見,其意見主要針對應收賬款和長期投資中的不良資產,以及相應的壞賬準備并不充分。

  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北京證券為進一步確立綜合類券商地位而不斷擴張。2000年一年間,其下屬營業(yè)部的數量就從10家增加到23家。

  但整個中國證券市場的盈利環(huán)境已經江河日下,北京證券的擴張給自己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00年北京證券財務報表上“其他長期資產”項目下,多了一筆1.6億元的收購價差。

  同時大量收購也增加了成本和管理的難度。北京證券年報顯示,2004年公司營業(yè)支出達到2.75億元,并最終形成1.6億元虧損,其凈資本只有4.77億元。并且以上數字還是在公司未充分計提自營證券跌價準備的基礎上統(tǒng)計的。

  瑞銀集團出資參股北京證券并不出乎人們的意料。

  在券商全行業(yè)處于連續(xù)虧損狀態(tài)之中時,除了對問題券商進行關閉外,證監(jiān)會開始聯手央行對一些券商進行救助運動。同時證券業(yè)的局部整合也開始加快步伐。

  多種靈活的處理方式的出臺,讓市場看到外資進入也將會成為券商再生的一種新模式。

  而且,最近一年間,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本土券商已經開始頻頻發(fā)動攻勢。高盛以數億元的代價合資成立了高華證券、美林開始秘密與華安證券創(chuàng)辦合資公司,而里昂證券也在密謀進入湘財證券,匯豐更是攜手山西信托。

  作為QFII的瑞銀集團想收購一家券商已經顯得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過去的一年中,瑞銀集團已經和國內的多家券商進行了接洽,并且內部圈定了10家左右的公司進行挑選。

  年初,購買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49%股權時,瑞銀環(huán)球資產管理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費冠恒先生(John FRASER)表示:“瑞銀集團現在在中國,比如在證券、在投資銀行等很多方面,建立了很好的平臺,隨著時間的推移,瑞銀集團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部分,所以瑞銀集團可以說在很多領域,都希望在中國將業(yè)務進一步拓展。”

  同樣地,多家外資投資銀行,包括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等,都在積極尋求在中國證券市場的中介業(yè)分食的機會。“中國市場的證券公司整體雖然較差,但不等于中國證券市場的中介市場差,只要中國經濟有很好的發(fā)展勢頭,這塊市場一定是很大的。”一家外資金融機構的人士表示。

  但目前進入這個市場并不是件易事,上述人士告訴記者,“能允許我們獨立成立證券公司最好,否則要權衡利弊,考慮風險問題。外資進來不希望受太多的約束,想自己做。但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先進來。”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瑞銀新聞 全部北京證券新聞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