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與中國股市的空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11:5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亞楓 北京報道 黑色西服藍色領帶,尚福林面帶笑意居中而坐。這一次,沒有傳言中的重大利好,不過依然有掌聲。 6月27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臺上侃侃而談,臺下中外傳媒云集,將近兩個小時
盡管臺下的問題一個一個拋來,尚福林神情并不緊張,偶爾在答問時還會展露會心一笑。 問得最多和談得最多的當然是股權分置改革,不過,發布會剛剛結束,一位業內人士就興奮地打電話來說,“這并不僅僅是在吹響股權分置改革沖鋒的號角,更是在勾勒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畫卷。” “股權分置改革不是萬能的,但不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卻是萬萬不能的。”尚福林如此詼諧地強調當前股市改革的重要性,而細心人也不難留意到,在尚福林提出的中國股市的五項工作中——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促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券商問題的綜合治理和完善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股權分置改革只是五分之一,盡管它排在首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博士認為,“尚福林主席的講話,不是如同市場人士評價的那樣,是在營造政策市,反倒是在淡化政策市。” 打破“政策市思維”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為了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國務院各個部門、證監會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想問,是不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一個政策市?” 尚福林的回答是,“中國古話講‘勢變則法移’。情況發生變化了,政策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調整。” “按照‘國務院九條意見’的精神,政策調整的基本原則是標本兼治、遠近結合、內外并重”,尚福林表示,“也就是說對于那些既有利于市場長遠發展,又有利于當前市場穩定的措施就要加緊實施;對于那些有利于市場長遠發展,但目前還不具備實施條件的措施,要積極研究,努力創造條件;對那些有利于當前市場穩定,且不對市場未來發展造成障礙的政策就要積極進行研究實施;對那些有利于當前市場穩定發展,但對市場長遠發展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措施,要深入研究論證,趨利避害。” 市場人士會后對記者表示,“新聞發布會上,如果為了迎合市場的希望,完全可以宣布一項極具爆炸性的政策。” 榮正咨詢公司董事長鄭培敏也認為,“監管層手中的牌還有很多。” 顯然,重塑市場信心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如果現在還通過一篇社論、一項政策的緊急出臺,來改變市場,這樣的做法,不僅使股市四年來調整的成本付諸東流,對法律法規的破壞的成本將要市場用更多的時間來彌補。”上述市場人士認為。 “當年的5·19行情,因政策而起,但現在回頭看來,又留給了我們一些什么呢?”他反問。 反觀近年來,我國的股市卻在制度建設中揀回了一些“果實”。對此,尚福林的演講通稿中,如是表述: 積極推動證券法律的修改,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實施股票發行制度改革,解決了長期以來股票定價非市場化的問題; 引入有利于保護公眾股東的上市公司重大事項分類表決機制; 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發行上市,促進了上市公司結構調整; 順利推出了中小企業板,為解決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有效場所…… 鄭培敏認為,正是這些政策在為中國股市真正迎來“轉折年”打下基礎。 “‘轉折年’絕對不是簡單的‘熊轉牛’或者是‘牛轉熊’的轉折,而是中國股市發展到今天,改革走進‘深水區’之后,迎來的機制、模式、估值、策略等內涵的轉折。”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認為。 從這個意義上講,“尚福林言不離政策,其本意卻是在向市場表明一種態度——通過制度建設,要奠定中國股市市場化的基礎。”業內人士評價,而對于投資者而言,則需要逐步打破慣有的“政策市思維”。 6月27日,新聞發布會上當天,滬綜指大漲23點,以期重大政策的出臺。6月28日,市場預期落空,滬綜指隨即向下調整16點。——典型的“政策市思維”。 市場發展的支柱 “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是此次新聞發布會的重點,但實際上,發展則是核心。”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包括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在內的五個方面工作,是支持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五個重要支柱,這五個方面,尚福林在新聞發布會上都做了原則性的說明。” 西南證券的周到也認為,“尚福林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實際上就是圍繞著這五個方面的內容展開的。” 業內人士分析說,“實際上,這五個方面體現了五個不同的層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是為了恢復中國資本市場的生機,是基礎性的工作,是為‘基礎支柱’;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是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生長支柱’;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是‘資金支柱’;健全法律法規,是‘監管支柱’;而證券公司的綜合治理,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中介支柱’。五個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隨著第二批試點的大面積鋪開,股權分置改革的推進速度在不斷加快,尚福林也表示,“不準備再進行第三批試點,力爭集中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基本上完成股權分置改革。” “可以下這樣的判斷,中國股市的‘基礎支柱’,最快在未來半年內大局初定,最慢也會在未來一年內,基本樹立起來。”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消息人士透露,6月8日,一份《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已經在國務院相關部委、咨詢機構以及部分專家手中傳閱。 這份涵蓋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五個方面內容的文件,對中國股市的“生長支柱”做出了清晰的描述,與尚福林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觀點遙相呼應。 尚福林指出,下一步證監會將以強化公司治理和提高運作透明度為重點,加強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高管人員的監管以及信息披露的監管,通過構建多部門和地方政府聯合參與的上市公司的綜合監管體系,及時對上市公司信用和風險情況以及高管人員進行監控,堵塞監管的漏洞。“同時,要采取措施改善上市公司的整體結構,通過制度創新、拓展融資方式、提高融資效率,支持已經上市的公司做優做強。” 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問題上,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曾對記者表示,中國的市場向來不缺資金,多的是短期投機資金,缺的是長期、穩定、合規的投資資金。 而尚福林回答記者提問時的有關“發展機構投資者”6點意見表明,證監會早已開始構建“資金支柱”,并已初見成效。 同時,對于治理和扶植券商,一系列動作也已經展開或在醞釀之中。 “以前的發行體制下,券商的主要功能不是體現在定價能力上,而更像是‘攻關公司’——攻企業的關、攻監管部門的關,和包裝公司,絲毫體現不出其專業性。”某證券公司經濟學家曾向記者表示。 現在的情況是,尚福林對券商的綜合治理發表了九條意見,“證券公司的市場化重組的大幕已經拉起,從100余家到幾十家是個趨勢,目的是提高中介機構的綜合競爭力。”吳曉求表示。 尚福林的空間 “從整體上看,在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方面,政策調整還有很大的空間。”尚福林如是說。 “有一些支持市場發展的政策也還要不斷完善,我們還要學習成熟市場上的一些做法。比如說美國市場上有‘401K條款’,香港市場上有‘孖展’(投資者向券商進行融資的一種行為),這些政策在我們市場上都沒有,我們還需要認真研究。” 美國的401K條款也稱401K計劃,是指通過免稅的支持,使儲蓄資金更多地運用養老基金方式并使資金流向直接融資。按該計劃,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賬戶,而企業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過員工存入的數額往這一賬戶存入相應資金。與此同時,企業向員工提供3到4種不同的證券組合投資計劃。員工可任選一種進行投資。 實際上,美國在實施401K之前與之后相比,直接與間接融資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歐洲情況也是如此。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越來越多的國家改革了養老金體制,同時給予了稅收等各方面的支持,養老基金比銀行儲蓄吸引力變得更大。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曾提出,“在政策上要體現對直接融資的支持,要使儲蓄者感覺到直接融資產品在不少方面比儲蓄產品更有吸引力。” 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實際是在向市場表明,證監會在考慮為市場引入長期穩定合規資金。”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企業年金管理辦法已經出臺,企業年金資金已經在累積了。現在主要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以前市場的風險比較大,這部分資金不愿意進來;二是稅收上沒有優惠措施出臺。”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教授分析說,“而從世界慣例來看,鼓勵企業年金進入資本市場,在我國財政部層面也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他同時認為,政府政策的調整上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在資金的來源上,政府會考慮盡快擴大QFII額度,以及提高保險資金進入市場的比例額度。其次,在稅收上,也存在進一步讓步的可能。第三,“最大的將是來源于財政部和國資在股權分置改革對價上的調整,只是這種讓步的可能性還需進一步探討。” 當然,政策的調整空間并不止于此。 單就股權分置而言,“上市公司再融資與股權分置掛鉤的政策可能正式宣布;而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公司,其高層做股票期權的激勵方式,也可能考慮被優先放行。”鄭培敏表示。 上海隆瑞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中余則認為,“尚福林主席指出,實施新老劃斷的前提就是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已經形成了比較明確的預期,新老劃斷的實施不會對現有格局造成沖擊。同時新老劃斷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在具體的實施上也可以采取分步走。這表明,中小企業板有優先新老劃斷的可能。” “券商的扶持有兩種可能,一是向券商注資;二是將綜合經營模式引入到券商中來,以保險機構的信用和銀行的信用來增加券商的信用。”萬國測評董事長張長虹向記者表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