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
去年以來,隨著40寸以上液晶電視的逐步量產,以往液晶電視主攻中小屏幕,等離子電視主攻大屏幕的格局被徹底打破,這堪稱是平板電視領域的第一次沖擊波。
這一沖擊波導致的結果是形成了所謂純粹“液晶派”和所謂“齊全派”的兩大派別以
及相應的技術與產品路線。國際品牌夏普以及國內品牌夏新是最為堅定的“液晶派”代表,索尼、東芝等也逐步放棄等離子,向液晶電視靠攏;“齊全派”既不忍放棄等離子,又不能割舍液晶,同時還有CRT重擔在身,因此在產品的升級換代上喪失了一定的靈活性,“齊全派”以國內彩電廠商為代表,除了長虹、TCL、創維、康佳等老四家外,海信、廈華等也都是這一派的典型代表。
在形成技術和產品路線分裂的同時,第一次沖擊波還迅速將液晶電視推向主流。從上游面板廠商的更新一代的面板量產,到終端廠商不遺余力地賣場廝殺,液晶電視的價格形成一條陡峭的下降曲線,大屏幕液晶電視有“兩年跌出一輛微型轎車”的說法,在這一降價過程中,國產液晶電視品牌一方面從洋品牌手中了奪回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一方面形成了新銳力量與傳統勢力的對峙格局。以長虹、TCL、創維、康佳為代表的傳統“老四家”壟斷CRT市場的狀況在液晶電視上難以為繼,而以夏新、海信、廈華等為代表的新銳力量則迅速成長起來。一份對全國188個城市1200家商場的彩電市場的監測報告表明,2004年1月至11月,以夏新、海信、廈華、SVA為代表的液晶“新四軍”份額超過30%,與TCL、創維、康佳、長虹四大家族的液晶電視份額持平甚至略有超越。而洋品牌在經歷過短暫的輝煌后,已經被迅速壓縮在20%左右的市場份額中,固守高價格但不一定高品質的所謂高端產品層。至此,平板電視第一次沖擊波結束。
第一次沖擊波解決了“有”和“無”的問題,液晶電視進入大規模普及階段,而等離子則逐步退守行業市場,液晶電視市場上形成了國產品牌打壓國際品牌以及新銳力量和傳統勢力的對峙、重組的狀態。業內人士認為,一場更大的沖擊波即將開始,上下游廠商持續的強勢資源投入所產生的連鎖效應將在近期集中爆發。這一輪沖擊波將會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液晶電視即將經歷產業格局和產品屬性的全面升級。CRT時代,國產品牌利用規模效應占據模擬電視產業鏈的優勢資源,單純依靠相對低價格的路線來和國際品牌抗衡,難免陷入價格戰的泥沼之中。因此,像夏新這樣的新銳廠商在液晶時代,斷然決定以技術為驅動,以產品能力為利器,打破國際品牌對高端市場的壟斷。此外,第二輪沖擊波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3C融合,這種融合將在這次沖擊波中形成實質性的產品。自從英特爾20多年前提出3C融合以來,由于技術和應用的限制,市場一直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產品體系和成熟的應用模式,而平板電視的二次沖擊波將突破傳統,使得3C融合以及數字家庭的概念“落地”。
有關人士認為,平板電視的二次沖擊波可能消滅電視本身,而衍生出全新形態的3C融合終端,盡管在物理形態上以平板電視為依托,但其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已經遠遠超越電視本身,并將對人們的家居生活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平板電視經歷過第一次沖擊波后,目前正在迎來第二次沖擊波,在這場技術前瞻與產品實力的比拼中,中國高端彩電企業將完成一次蛻變,在產業大升級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最終實現市場格局的顛覆、重組和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