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時間和臨時班底 第二批試點企業遴選幕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5日 10:1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郭宏超 北京報道 A先生19日早早地起床打開電腦,翻找網頁上關于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名單的信息。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他沒有找到自己公司的名字。A先生是一家報名參加二批試點的上市公司人士。
“我覺得沒什么問題呀,很多比我們差的都過了,我們怎么沒通過呢?”他對記者表示,真的不能理解。 而像A先生所在的這樣的上市公司這次還有15家。 第二批試點改革共有58家上市公司遞交了股改方案,通過42家。 閃電戰 6月19日晚,中國證監會負責人就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推出的有關問題發表了談話,同時推出上港集箱(資訊 行情 論壇)、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等42家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 “6月17日,周五收市不久,大概五點鐘我們接到電話,說讓報第二批試點方案,而且時間卡的很死,第二天中午12點之前截止收方案,證監會告訴我們過一分鐘都不要了。”參加二批試點報送方案的一家上市公司負責此事的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心很急,趕緊準備,此前沒有任何征兆,所以沒有預料到,保薦人為我們做得很多材料都在我們手上看著呢。” 而證監會有規定,報到會里的材料必須是原件。這位人士告訴記者,他們趕緊組織人把材料整理出來,由于耽誤了一些時間,當晚到北京的飛機都沒有了。第二天該公司帶著材料坐上到北京的早班飛機風風火火地趕到北京。“但還要與我們的保薦人合計合計啊。找中介機構趕緊把包括法律意見書、保薦意見書等文件的原件匯總出來等送到證監會,已經離截止時間沒多久了。”據記者了解,連夜趕來,準備不充分的外地公司大有人在。 而證監會從深交所和上交所抽調過來的38名工作人員也開始加班加點審查方案。這38個人還被分成三個小組——材料規范審核、排除風險公司和方案技術審查。 據記者了解,有的保薦機構報了若干個方案,那兩夜他們的相關參與人員都是不眠之夜。19日證監會負責人稱,由于一些公司方案涉及的有關程序尚未完成等原因,部分公司未能進入第二批試點。這讓一家投行的人士苦笑不已,“我們在外地,要和上市公司聯系溝通,還要趕到北京,根本就沒有時間把相關程序好好完成,它還涉及到其他的中介機構和因素啊。”而對于那些上市公司自己出方案的,這種與保薦人的溝通就有更大的困難了。 試點遴選標準 “程序上狂飆突進可能會存在問題,而短時間內把這么多家方案評看完,肯定評判也會出一些問題。”一家上市公司的代表人士說,“按說方案應該是技術性很強的,而且證監會也不應該有對方案的干預啊,證監會卻恰恰認為我們的方案出了問題。”他還表示,這些年一直討論股權分置方案,它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東西,為什么二三十個人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分出方案好與壞來? 負責審核的一位深交所借調過來的官員給他的解釋是,這次證監會就是要方案簡單,要求方案普通散戶也要能看懂,簡單第一。 “什么簡單第一?那寶鋼的方案比我們的還復雜,有幾個散戶能看得懂它的什么蝶式權證方案?” 寶鋼股份的蝶式權證方案是歐式權證,被好事者稱為最令市場普通投資者“頭暈”的創新,“蝶式權證”就連許多市場專業人士都很難將背后的利益分配弄得清清楚楚,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更是不知所措。 而且在42家試點企業里,很多公司方案的細節性東西都沒有,只是初步的股改意向性方案。“所以,證監會這又是怎么評判的?可能很多方案那些工作人員只是初看了一下。”上述這位上市公司人士指出。 “我們第一批時就報了方案,公司的業績也很不錯,又沒什么問題,但沒有通過,第二批還是沒有通過。到底證監會選試點的標準是什么?我們到現在還是一片茫然。”一家保薦機構人士直言,也沒人告訴公司應該怎么修改,也沒人給出不能通過的解釋。 的確,市場并不清楚證監會確定試點的條件是什么,尤其是怎么對方案進行評價的,標準是什么,似乎沒有誰給出過解釋。“評審的人員都是從上交所和深交所臨時借調過來的工作人員,他們甚至用三分鐘否掉人家三年的心血啊!”一家上市公司的方案制定者告訴記者,“至少這些人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對方案的判斷應該是有不合理的一面的。” 一位保薦人說,我們只能相信證監會內部有一個評價標準,但至少現在并未公開,不過對方案的遴選又怎么能定下來一個硬性標準?不是說1000家公司可能有1000個方案嗎? “證監會此次股權分制改革的態度是積極的,在審方案時對方案本身做一些技術評價,主要的標準依據應該是對公司的風險控制情況作一些評估。”這位人士說,“而不應該拿方案來說事。這應留給市場來判斷。” 但另一位保薦人還是道破了玄機:“只要是全流通的方案都行,其實證監會此次評審方案最大的原則就是全流通,有了這個原則,其他的細節股東雙方下去談。這樣一些方案要成廢紙了,通不過也是正常。” “我相信證監會最終目的是將整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都要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所以它應該不會也沒理由故意去卡哪家公司,但這并不能掩飾其程序上的問題。證監會在審核環節上總是不清晰,這對市場來說公開性怎么體現,這是不是也應該公開呢?”一家證券公司的分析人士直言。 對于這些公司的不解,一家投資公司的資深分析師董先生并不認同,“前兩批試點對上市公司還是有好處的,對股價方面都會有好的影響,對兩類股東都有利。既然是市場化的博弈,證監會這樣加入對哪家公司造成了耽誤,其實就是損害了這家公司的利益。而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這無疑延緩了他們想融資的目的。”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