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諸侯狂飆突進 證監會鐵腕二批試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2日 14: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劉鴻雁 劉 欣 編者按: 6月19日晚,中國證監會公布了股權分置改革第二批42家試點公司的名單。與第一次試點相比,二次試點公司規模大,代表性強,涵蓋面廣。由此,股改試點不到兩月,就已呈現
此前的6月17日,金牛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剛剛投票完畢。證監會有關人士認為,通過一次試點證明,股權分置改革中市場化協商機制和分類表決的制度安排行之有效,公眾參與程度高,市場反應良好,具備了啟動二次試點的條件。 可以佐證的是,在三一重工(資訊 行情 論壇)、清華同方(資訊 行情 論壇)、紫江企業(資訊 行情 論壇)以及金牛能源等四家一次試點公司的投票過程中,參與投票的流通股份比例分別達到76.72%、32.72%、54.90%和69.33%,平均比例為58%,其中清華同方因流通股東的有效表決,提前結束了一次試點的使命。這些,應是6月19日二批試點公司出籠的最好注解。 證監會此次推出的二批試點名單,里面蘊涵著豐富的信息。解讀這些信息,有助于我們對當前政策的理解,也為我們對股權分置改革未來走向的分析和判斷,提供了依據。僅就代表性而言,二批試點公司中,涵蓋了大型中央企業、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既有大型藍籌上市公司,也包括中小企業板民營公司,另外從業績上看,部分績平公司也躋身于二批試點。 二批試點名單中,大批國有企業赫然在列,其中不乏像長江電力(資訊 行情 論壇)和寶鋼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這樣特大型國有企業。市場人士認為,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長江電力和寶鋼股份的出場,表明證監會在二批試點中就有意將改革引向縱深,管理層改革的信心和決心也因此展露無遺。 另外,從中小企業板10家企業入圍名單中,也不難看出管理層推動股權分置改革的的思路。據悉,在首批10家試點完成后,中小企業板將再有30家公司進行股改,2005年底中小企業板即實現全流通。一個合理的邏輯是,在中小企業板率先實現全流通后,股權分置改革最后一個攔路虎——新老劃斷——的解決,將水到渠成。 盡管如此,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全局性、根本性制度變革,二批改革試點復雜性和艱巨性仍為業內所共識。如何有序推進改革,穩定市場預期,注重投資者尤其是公眾投資者的權益保護,將成為攸關改革成敗的關鍵。是為雄關漫道。(朱江) 北京報道 從第一批試點4家企業到第二批試點42家企業,股權分置改革,已經被引向縱深。 長江電力和寶鋼股份攜十數家大型國有企業隆重出場,更使二批試點顯得奇峰突起。輿論普遍認為,這再一次表明了尚福林前期所言:改革不會停步,開弓沒有回頭箭。 市場普遍認為,證監會的決心和勇氣,在大方向上給了中國股市一個明朗的預期。 鐵腕證監會 6月20日,市場以大漲30點回應證監會的二次試點。 “6月20日股市大漲,排在漲幅前列的主要是一些績優藍籌股。”市場人士蘇武康說。他認為,二批試點公司擴大范圍、覆蓋面廣、行業和周期上代表性強,從而提高了市場預期,是20日大盤上漲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效果并不明顯,第二批試點一躍推出42家試點公司,證監會是否過于急迫?一位市場人士認為,股權分置改革是為未來與國際市場接軌鋪路搭橋的舉措,無論效果如何,都必須一步一步往前推進。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不是作秀,決策層也不一定非要等試點效果明顯后再繼續推進。至關重要的是,二次改革試點向市場傳達出了管理層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蘇武康贊同此觀點。他認為,第二批試點大面積推開,最大的好處是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不管出現任何困難,股權分置問題必須解決。” 當第一批4家試點公司名單公布時,市場普遍認為試點公司代表性不強,即使證監會一再強調“開弓沒有回頭箭”,2001年國有股減持改革夭折的陰影仍然在投資者心頭徘徊不去。因此,一次試點能否進行到底,市場其實是在猶疑和觀望。 在第一批試點推開之后,當時一位人士曾向記者表示,表面上看股權分置改革工作雷厲風行,但實際上試點工作非常謹慎,大家都在看第二批試點能不能把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公司拿出來試點。 此時二批試點42家名單推出后,懷疑已化為云煙。 蘇武康說:“第一批試點期間,業內認為國資上市公司存在行政審批難度,可能在最后階段才會觸及到這些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在這樣的市場預期下,部分機構投資者甚至拋售大盤藍籌股票,將資金投入到試點概念股的短線炒作上。” 6月20日藍籌股的表現強勢,“大盤藍籌股的回暖實際上是前期暴跌的價值回歸,機構投資者認為,二批試點大面積推開,一方面是對股權分置問題未來預期更加明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估值標準的明確,機構現階段會更多的以全流通的估值標準去衡量一個股票真正的投資價值,而不會像第一批試點時出現的全流通和非全流通兩套估值標準并行時的猶豫不定。”蘇武康說。 市場普遍認為,大盤藍籌股在解決股權分置上具有較強的補償能力,而且在全流通的估值系統下,更具投資價值。 在投資信心極度脆弱的情況下,政府強勢介入顯然是必要的,股權分置二批試點大面積推出,在決策方向上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同。 但股權分置改革是否會就此一往無前,瑞銀華寶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張化橋仍有擔心。不過他認為,能夠推出寶鋼和長江電力做試點,仍能說明政府決心之大。 而眾多市場人士反映,雖然決策層在大方向上給了市場一個長遠的明確預期,但股權分置改革二批試點仍然有眾多的難題。 二次試點喜與憂 一位市場資深人士認為,第一次試點從市場熱切企盼到評價不一,原因之一在于不重視投資者的利益,但二次試點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進。 在第一次試點流程中,試點公司停牌后即推出股改方案,由于方案上報國資委后就很難更改,因此流通股股東如果不同意方案,就只能用腳投票。證監會此次規定,試點公司停牌之后,方案公告之前必須與流通股股東采取各種方式充分溝通,并根據流通股股東的要求修改方案。“投資者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市場人士認為。 但此規定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 其一,試點股票停牌后仍有麻煩。其中的疑問是“如果方案無法確定,是否會一直停牌下去?”另外,停牌對基金凈值的影響比較大,停牌后,購買了試點股票的基金在凈值計算時將出現失真,在此期間如果遭遇贖回,基金會有很多的“麻煩事”:是按照什么凈值贖回?停牌期間無法賣出股票,應對贖回的現金怎么來? 其二,一些試點公司不容易找到溝通的目標群體,比如大流通股東持股比例低于10%的公司等。另外,也有可能由于股權結構過于分散,存在著溝通成本上升,甚至出現溝通失敗導致方案被否的可能性。 一位業內人士說:“第一次試點失敗的清華同方,流通股22600人參加投票,也只是代表了33%。而此前,他們在營業部搞路演,試圖尋找目標股東可這難度太大,另外精力也不夠。而在第二批試點中,有些公司在這方面的情況可能不如清華同方。” 其三,理解并不容易。一位投行人士說,“某些試點公司推出的方案可能比較專業化,例如權證等。這些方案連上市公司高管都不一定能理解,何況小散戶?我們在做方案的過程中,就曾出現過由于權證的方式比較復雜,最后不得不放棄的情況。” 按照二批試點的相關規定,基金公司勢必要接待一波又一波的試點公司,對42家公司應接不暇,因而沒有時間對每一家企業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另外還有市場人士擔憂,“如果某只試點股票被機構控盤,機構聯合持股超過三分之一這種情況怎么辦?” 國資委關鍵一票 投行人士認為:“二批試點名單公布后,最后的看點落在國資委。” 根據目前公布的二次試點名單,國有控股公司近半,42家公司中國有股占50%以上的有16家。“這些國有上市公司在提出解決方案前,都必須得到相關國資監管部門的支持,而最終的方案還必須獲得國資部門的首肯。”這位人士說道。 “國資委在股權分置問題上的表態已經很明確了,但真正要落實到方案的審批上,國資委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該投行人士說。 二次試點名單公布的前兩天,國資委下發《關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的核心思想在于“確定股權分置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 《意見》要求:一、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以及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支柱性行業中,要保證國有資本的控制力,確保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二、對屬于控股股東主業范圍,或對控股股東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應根據自身經營發展實際和上市公司發展需要,研究確定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 三、對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應根據“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合理確定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到進而有為,退而有序。 國資委此文件絲毫未提流通股股東補償問題,資深人士透露,第二批試點公司的名單由證監會決定,但是關鍵一票在國資委手中。在股權分置改革中,國資委最終還是從幕后走向了前臺。 股權分置改革引發的市場擴容,此前曾是市場擔心的焦點之一。上述國資委《意見》的出臺,因此被認為管理層有意限制股市擴容。 市場人士認為,證監會推出了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流通股的配套措施,實際上也是在限制擴容,而且將穩定股價的責任推到了上市公司頭上,上市公司實際上承擔了做市商的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