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之手VS市場之手:勝算幾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4:1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本刊記者 吳曉兵 近兩個月利好出臺的密度之大有目共睹,拉抬指數的意圖明顯。 政策對中國股市漲跌起重要作用的情況久已有之,最典型的如1996年“12·16”以及1999年的“5·19”。
1996年,股市從近三年的熊市中擺脫出來,開始大幅上漲。到10月初,上證綜指較年初低點漲幅超過60%,領漲的深證成指(資訊 行情 論壇)則暴漲兩倍。由于對大量資金涌入后帶來的股市投機氣氛感到不安,管理層意圖通過政策調控降溫。于是連續推出的十二項利空措施,也就是所謂的“十二道金牌”,但這些措施并沒有達到抑制股市上漲的目的,指數隨著利空出臺反而節節拔高。直到《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發表,指數以連續兩個跌停板來回應,政策打壓才宣告奏效。 而1999年上半年,股市經歷了兩年的調整,在沒有重大股市政策影響的情況下,上證綜指屢探1000點大關而不破,市場自身的空間調整已經很充分。此時,在力保國企三年改革脫困目標的大背景下,為擴大直接融資、減輕銀行壓力,管理層將股市作為重要工具,政策做多的方針隨即出籠。由于政策底與市場底重合,一系列利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伴隨利好出臺指數不斷上漲,二者相當合拍。兩個月內上證綜指最大漲幅超過67%。 在莊股模式崩潰、理性機構投資者成為主導力量、股市結構經歷了滄海桑田般的變遷之后,此番政策再度出手,其勝算又有幾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