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焦點透視 > 關注格林柯爾系走向 > 正文
 

顧雛軍的資本暗河之資本高手顧雛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7日 17:54 《商務周刊》雜志

  顧雛軍五年就搭建了一個龐大的格林柯爾系,卻幾乎沒人能夠看明白其中的奧妙

  記者 張婭

  “2004年為什么這么多不利的東西糾纏著我,春節我一定買本《易經》研究研究。”曾經因為遭受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對其“席卷國家財富”指責而如此懊惱的顧雛軍沒
有想到,2005年的他會身陷更大的危機之中。

  或者這的確不是一個好兆頭。2005年1月20日,顧雛軍登上了第二屆“胡潤資本控制50強”名單的榜首,第一屆的榜首是德隆唐氏兄弟。

  花白的頭發,寬幅眼鏡,有些憨厚的外表,當顧雛軍剛開始走入公眾視線的時候,完全是一幅科研人員的低調形象。事實上,直到2000年下半年,他才正式涉足資本市場。但短短5年時間里,顧雛軍已經橫跨制冷劑、冰箱、空調和汽車四大產業,麾下掌控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四家A股上市公司。龐大的格林柯爾系總共涉及近30家企業群。

  顧雛軍把自己的早期經歷描述成一個技術專家的創業史:依靠自己發明的格林柯爾制冷劑,1990年與人合作在英國建立了格林柯爾制冷劑生產廠,隨后一直在歐洲創業;1992年,顧在加拿大成立格林柯爾國際集團;1995年12月,顧雛軍回國發展,投資5000萬美元在天津建制冷劑生產基地;1997年,格林柯爾制冷劑(中國)有限公司在天津正式成立。

  2000年7月13日,顧雛軍整合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四家工程公司組建的格林柯爾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控股有限公司(8056,HK)在香港創業板成功上市,由此完成了從一個熱能工程師到資本高手的徹底轉變。

  資料顯示,格林柯爾科技注冊于開曼群島,顧雛軍通過其注冊于英屬處女群島的個人全資公司GCL(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持有其62.2%的股份。而格林柯爾科技同時也控制著一家注冊于英屬處女群島的GPHL公司,GPHL又控制著三家注冊于英屬處女群島的公司GTI、GEHL和GCHL,這三家公司再控制著位于國內各地的6家格林柯爾公司。

  與此同時,顧雛軍注冊于英屬處女群島的公司GCT(GCT INVESTMENT INC.)和加拿大格林柯爾投資有限公司又共同控制著格林柯爾制冷劑(中國)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格林柯爾在全球各地的上述公司都是相互獨立的,不存在股權關系。到2004年,顧雛軍所控制的這些島上公司已增加到7家。

  格林柯爾科技的業務主要來自于各工程公司所做的制冷劑替換業務和指定代理商完成的分銷業務。通過與格林柯爾天津工廠簽定有獨家經銷協議,格林柯爾科技得以以“純服務利潤”的方式,享受著銷售收入中的絕大部分利潤。

  上市當年,格林柯爾科技營業額比1999年上升2.9倍,至3.64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為2.69億元人民幣,利潤率高達74%,在創業板所有股票中盈利第一。由此,其在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十分優異。

  但從2002年開始,格林柯爾科技在香港市場的股價開始顯現出頹勢,與之相伴的是公司利潤的大幅下滑。年報顯示,格林柯爾科技2004年年度利潤為1660萬港元,流動資產僅剩下5900萬元人民幣。

  其中的原因,可能還得從顧氏內地的“資本攻伐戰”講起。2001年是顧雛軍亮相內地資本市場的一年。當年10月,顧雛軍斥資6.6億元收購中國冰箱產業四巨頭之一的科龍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從此沒有停止過收購步伐。2003年5月,另一冰箱產業巨頭美菱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又以2.07億元的價格被其收入囊中;12月10日,顧雛軍出手4.178億人民幣借道亞星客車(資訊 行情 論壇)進入汽車業;2004年4月,他以1.01億元的價格入主襄陽軸承(資訊 行情 論壇);8月,以1.84億的價格收購商丘冰熊;11月25日,顧雛軍通過境外子公司GRC capital正式收購法國汽車配件生產商Tomkins和英國汽車設計公司LPD。

  必須承認,顧雛軍在中國資本市場攻營拔寨借助了“國退民進”大背景的東風之便。他往往選擇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經營困難、但生產條件和市場基礎較好的企業作為收購的對象,在入主被收購企業之后,又通常以成本的控制和機制的轉換來實現重組過程資金投入最少的“兵不血刃”。

  但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夢熊對《商務周刊》透露,顧雛軍及其掌控的格林柯爾系目前在香港市場的評價并不高。“內地在公司監管和治理上還不成熟,顧雛軍通過整合在內地所獲得的聲譽有其局限性。而且在香港,顧雛軍的一系列并購一直在市場上備受爭議,很多業內人士從公開披露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其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直接影響到市場的信心。”他分析到。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里,顧雛軍在內地也一直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媒體的質疑,學者的批評,監管機構的公開譴責以及官司糾纏,讓格林柯爾系與顧雛軍本人的誠信度都屢屢受到外界嚴峻的詰問。但顧雛軍往往都能安然渡過危機。個中原因可能在于,幾乎很難有人能夠把整個格林柯爾系看明白。

  一位長期跟蹤科龍的記者對《商務周刊》抱怨到:“科龍的中層以上人員更換十分頻繁。除了極少數核心成員外,管理人員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不超過兩年。這些人員因此很難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有深入了解。”除了科龍,格林柯爾系下的其他公司也存在著類似情況。

  與此同時,各家公司的審計機構也有所不同,比如科龍的審計師是德勤在香港和內地的會計師事務所,亞星的審計師為江蘇天衡會計師事務所。由此,審計機構也往往管中窺豹,難以得知整個格林柯爾系的全貌。由于各審計機構標準不同,外界所看到的審計報告之間的可比性也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顧雛軍入主科龍之后,2002年接任安達信出任科龍審計方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報告中聲明,由于“前任審計師對2001年年度作出拒絕表示意見之審計意見”,所以僅對2002年度的公布的利潤真實性加以確認。德勤還在聲明中明確表示,公司當年的合并資產負債、利潤及利潤分配及現金流量與2001年“不具有可比性”。

  顧雛軍曾經如此告誡其他企業家:“如果沒有仔細研究,整合是一個陷阱。在每次收購之前都要找到一塊盈利點,如果找不到盈利點,找不到讓企業盈利的辦法,就最好離遠一點,不要涉足這個企業。”

  但現在,為其“產業整合”爭取到了極大公眾印象分的科龍電器,卻不得不面臨來自證監會的調查。5月31日,美菱電器和*ST亞星(資訊 行情 論壇)相繼發布公告稱,顧雛軍被兩家公司選舉為董事長。這似乎證明,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顧雛軍并沒有因此減弱對格林柯爾系的控制。但是,隨著監管機構調查的深入,懸在格林柯爾系上空的達摩克利斯劍隨時有可能墜落,甚至可能擊潰整個格林柯爾系。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父 親 節
送給父親節日禮物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