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證券 王東梅
在目前進行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四家公司的決策中,都采取了非流通股東一致同意,流通股東三分之二通過的表決原則。流通股東分類表決這一做法,既是對流通股東整體利益的一種保護,同時也體現了現代公司決策通常采取“資本多數決策”原則。
這四家公司的非流通股東或者一個或者幾個,容易形成一致意見。對于非流通股東個數多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含有募集法人股的上市公司,形成一致意見絕非易事,甚至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非流通股東形成一致意見才能進行股權分置改革,顯然是不可行的。這時,應當允許上市公司采取“資本多數決策”原則,以非流通股東多數(三分之二)表決通過改革方案,當然,該方案仍須流通股東三分之二表決通過。
“資本多數決策”原則既體現了股東民主、資本平等的理念,同時也有利于公司經營的順利進行。但是,“資本多數決策”原則畢竟以犧牲少數股東的利益為代價,實踐中,多數股東由于掌握了公司或者類別股東中多數有表決權股份,能夠輕易將自己的意思上升為公司或者類別股東的意思,在缺乏有力制約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采取各種手段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對此,許多國家的公司法通過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給少數股東提供補救。筆者認為,為了推動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對異議股東的保護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又稱股份評估權、股份評估補償權,是指公司股東大會基于資本多數表決就有關公司的重大行動作出決議后,持異議的少數股東有權要求公司以公平價格購買其持有股份的權利。股份收買請求權為股東的自益權,其行使非以參與公司治理為目的,而是異議股東收回投資并退出公司之權利;股份收買請求權的行使將會影響到股東資格的存續并與股東地位密切相連,因此為股東的固有權,不得由公司章程予以剝奪或限制;股份收買請求權具有形成權的性質,異議股東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對公司主張股份收買請求權,無需公司的承諾即可在公司與異議股東之間形成買賣異議股東所持股份的合同關系。
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制度發端于美國,并為英國、澳大利亞、意大利、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所借鑒,成為公司法制上的一項重要制度。此項制度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第一,股份收買請求權能夠實現公司和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公司擬采取的重大行動可能會偏離或者威脅少數股東的利益追求,在此情況下,持異議的少數股東在獲得補償的基礎上退出公司,不僅保障了異議股東的權益,而且也利于公司重大行動的順利推行;第二,股份收買請求權能夠部分矯正“資本多數決策原則”所帶來公司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合法權益的弊端。通過賦予公司以公平價格購買異議股東股份的法定義務,不僅能夠形成對大股東恣意行為的牽制和制約,而且能夠有效補償少數股東可能受到的侵害;第三,股份收買請求權較之于股東大會決議撤銷之訴、股東大會決議無效之訴及股東派生訴訟等訴訟救濟措施,有較為明顯的效率優勢,少數股東無需負擔高昂的訴訟成本,無需經歷復雜的訴訟過程,就能夠在獲得補償的基礎上較為輕松地擺脫潛在的威脅;第四,股份收買請求權作為自益權,異議股東行使此權利不會產生其他股東“搭便車”之情形,從而有利于激勵股東主動行使此權利。
我國現行的公司法中沒有對股份收買請求權做出規定。但在股權分置改革這一牽涉到每一個股東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上,筆者認為有必要引入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的法律精神,針對上市公司自身的具體情況設計更為完善的改革方案。譬如,在流通股東多數表決通過改革方案的同時,給少數持有異議的流通股東請求公司按公平價格回購其所持股份的權利;對于非流通股東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上市公司,在非流通股東多數表決通過的同時,給少數持有異議的非流通股東請求公司按公平價格回購其所持股份的權利。這里,對流通股的回購價格和對非流通股東的回購價格會因流通權價值的存在而不同。
目前正在征求意見的《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為解決股權分置改革中異議流通股東的保護問題提供了一個框架,而異議非流通股東的保護尚為空白。其實,對流通股東來說,持有異議時至少有“用腳投票”的權利,而異議非流通股東連“用腳投票”的權利也沒有,他們可采取的行動有兩種:在可能的范圍內極力反對改革;要求不付任何對價“搭便車”獲得流通權。鑒于此,筆者認為,為了推動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對異議股東的保護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盡快引入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相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