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步春 每日經濟新聞
我國股市曾引入過具有認股權證性質的配股權證。第一個權證產品是1992年滬市推出的飛樂股份股票的配股權證,以后是金杯權證、申華權證,1995年和1996年滬市又推出江蘇悅達、福州東百等股票權證。深市陸續推出過廈海發、桂柳工、閩閩東、閩福發、麗珠、吉輕工、湘中意、寶安證等股票的權證。
深市權證炒風由“寶安權證”引發,該權證從4元漲至20元。最奇的是“寶安權證”的內在收益率始終是負值,隨著權證的期限到期,暴跌成一堆廢紙已不可避免。但這并不妨礙權證炒風爆發。
權證的重大利好發生在1995年初。在1994年11月,部分主力先炒基金,到了12月份又開始炒權證。從基金轉到權證和一則消息有關:廈海發、吉輕工、湘中意等六家公司宣布,公股權證暫不配股,交易日期延遲到1995年年底(后延期到1996年6月),若公司分紅配股,權證按比例增加。
此舉引來不少炒手。廈海發、吉輕工轉配A權復牌后的開盤價比正股價還高,分別達6.78元和5.24元;而吉輕工的正股價才3元多,令人咋舌。
一名股齡14年的張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介紹了他早年親眼目睹的一幕。
1995年1月上旬,上海中山南二路靠近宛平劇場某證券營業部,委托柜臺邊一35歲左右男子昏了過去(當時只有人工委托,需買委托單填寫),柜臺工作人員稱此人買了“悅達權證”,成本近10元,當天收盤已不到0.2元,其所有本金15萬元幾乎虧光。據張先生說,當時股民根本不知權證為何物,只是盲目跟風,又不知止損。
稍早些時候,江蘇悅達正股價7元多,配股價4.50元,而其權證最高達10元之多。可是好景不長,深市閩福發和福州東百領先推出新A2權證。對當時股市而言,一兩家公司上市就是不小的擴容,當時總盤子太小,股票也不過幾十家。于是,深滬高價權證一路下跌,至最后幾天,極端時單天打對折也是家常便飯(當時不設漲跌停板)。
權證跌了一段時間后,媒體提示風險漸漸受人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慢慢開始了解權證,明眼人紛紛逃離股市,但仍有人大把買進高達3元甚至4元的A2權證。
鏈接
成都紅廟子:權證賺500股票虧5萬
張文
1993年下半年,全國聞名一時的成都紅廟子一級半股市漸漸冷落下來。于是,單位同事們集資十幾萬元開始炒二級市場。
當時我們認為滬深股市的股價太高了,像川鹽化(現東泰控股)已經是八九元了,而新開的STIQ法人股股價比較低,于是決定炒法人股。
當時STIQ法人股只有6只股票,選股也就很容易。我看到有人推薦“大自然”,于是先選定了它,然后又選了搞房地產的“海國實”。我們的想法是買了就會漲,漲了我們才賣,根本就沒有“分批買”的策略。當天就買了3萬股大自然,每股3元多,買了2萬股海國實。買了股票后,我們就等著它漲,大自然漲了一角多錢,海國實只漲了9分錢就再也不漲了。
到了1993年8月,大自然跌到2.2元,這只股票我們的損失已經高達30%。由于股票是集資購買,大家意見不統一。終于有一天,我看到大自然要配股的消息:10配9股,配股價每股2元,配股權證每股0.2元。配股權證加上配股價,剛好就是周末的收盤價。3萬股大自然,要配2.7萬股,配股需要5.4萬元。可賬面只有幾百元,好在配股權證是可以賣的。當時“老八股”如延中股份、飛樂股份都發行過認股權證,炒作很火爆,認股權證的價格高得離譜,超過了認股價。眾人都認為沒有錢配股,當然只好賣掉權證。周一,大自然公布了配股公告后跌到2元,但大自然的配股權證卻漲到了0.4元,我們馬上就把2.7萬股配股權證賣了。事后一算,2.7萬股也只賺了500多元。半個月之后,大自然跌到了1元多,我們炒權證賺了500元,可股票上損失了五六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