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下跌成為好事 透視中國股市之六大怪現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4日 16:16 新世紀周刊 | ||||||||
撰文/徐勝治 賀曉科 股市的持續低迷,讓人們為股民擔心,為上市公司擔心,為機構投資者擔心,為管理層擔心,為中國資本市場擔心。但中國股市的種種怪現狀,又讓這些擔心不得不長期存在。 6月6日,上證綜指在1000點以下呆了6分鐘,聽說有不少營業部的投資者集體起立向大
怪現狀一 股價下跌是好事 中國人喜歡講“一分為二”,從壞事當中能夠發現好人好事是某些“高人”的特長。這不,股指到千點的時候,就有很多重要人物開始說話了——中國股市跌破千點,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已經相當明顯;某某樣本的市盈率已經下降到多少多少等等。 言下之意,這么便宜還不買,吃虧的可是投資者自己。 聽了這種話容易使人產生錯覺,仿佛世界各地上市公司的所謂價值不是靠生產經營、誠信回報創造出來的,而是靠股指下跌砸出來的。 如果股指下跌可以砸出價值來,那就不妨砸得更低一點,豈不是能憑空多出許多價值來?經驗告訴筆者,自古以來只有假冒偽劣才會跳樓大甩賣,“買的沒有賣的精”是一句真理。 怪現狀二 賣方主導買方市場 有專家說,股票供應量過多,市場資金面不足導致了股價下跌。這種理論可以解釋菜市場如何賣菜,不過解釋目前的股市稍微牽強一點。真要談供求關系的話,那么現在的股票市場應該算是買方市場。照說買方市場的規矩,定價權應該掌握在買方,股價下跌也是這種買方市場的一種特征。 但是在我們這個市場中所發生的事有點特別,賣方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千點論”早就存在,而股指這幾年卻一直在勉力支撐,最后真正將股指推向千點的直接動力卻是新近推出的股權分置改革試點。 這次改革從意義上講非常重大,從具體方式上講卻讓市場感到茫然。證監會沒有給股權改革制定任何標準、原則、方案,而是將方案的決定權交給了上市公司自己。按照目前的市場股權構成,實際上是將方案的決定權交給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大股東——你想怎么流通,你自己看著辦,只要你有辦法在股東大會上通過表決。 怪現狀三 贊成否決都受損 對于公眾投資者來說,多年的爭取只獲得一項權利:1/3否決權。也就是說參加大會的流通股表決權有1/3以上反對可以否決方案。除此之外,好像沒有什么別的手段。然而大股東也有對策,有一句話非常著名:“你不投贊成票,損失的是你自己。” 對于現在的流通股東來說,確實是兩難的選擇,你投贊成票,真正的獲利者是對方,你不投贊成票,似乎眼前的損失者是自己。經濟學上把這稱為帕累托優化的過程,然而經濟學家早已證明帕累托優化過程并不一定是個公平的過程。 這就像一場戲劇演出,投資者已經買票入場,可是表演實在太糟糕,于是大部分人開始喝倒彩,臺上有可能換一出戲來安撫一下情緒,也有可能硬著頭皮唱到底。如果你退場,損失的可是你自己!不由得想起周星馳電影中的一句臺詞:“退票行不行?”對不起,不能退,因為這是股票。 如果這是一場演出,演員的表演拙劣,從表面上看確實得到了好處——臺上沒有出什么力氣,臺下照樣拿到了出場費,自然怎么省事怎么表演。可是長此以往,恐怕就沒有多少觀眾買票進場看戲了。而如果劇院垮臺了,靠劇院吃飯的這些人也會丟了飯碗。 怪現狀四 自我救贖的阿Q精神 6月6日大盤最低到達998點,隨后開始放量反彈,顯然有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入場救市,力保千點穩固。有人戲稱998的諧音就是“救救吧”,不知道這個口號到底是對場內外所有其他人的呼吁,還是自我振作的宣言。 而從市場量能來看,場外介入的跟風資金并不明顯。從這個意義來說,998的口號與其說是呼救還不如說是自救。 其實這也難怪,如今場內場外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2000點和1000點持股成本不一樣,心態自然也完全不同。由于上市公司后市改革方案的不確定性,場外資金持有者不可避免地處于觀望狀態。畢竟股權分置改革才剛剛開始,僅有的四家試點公司也看不出市場的整體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組織大規模外援的可能性很小,場內機構唯一的選擇就是自我救贖。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一方面將注意力轉向與具體上市公司談判,希望在討價還價中取得更多的讓利,另一方面將目光投向了管理層,希望通過不斷呼吁得到更多的利好政策。 除此之外,機構投資者很難有更多的作為,拋售機構重倉股是一種抽象的抗議,而機構重倉股下跌損失的仍然是機構自己。機構吃虧在不能做空,到了千點位置已經接近于自救的底線。 但是這種自我救贖的力量仍然很微弱,一方面在后臺提醒演員們要端正態度,一方面在臺下勸說觀眾們不要喝倒彩,兩頭都不好辦。 怪現狀五 拿來主義沒有精髓 對于股市的持續走弱,管理層不是沒有采取過措施。從“國九條”開始,這一年多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不斷,但是大盤卻不買賬,一直在跌。直到今年5月,不得已推出了最具重量級的利好——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的結構缺陷。 可事情與預想的不太一樣,股指并沒有出現想象中的“暴漲”,而是直接向下跌到了千點。在千點的時候,管理層又出臺了新政策,就是6月6日發布的《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這是為針對目前市場大批股價跌破凈資產的局面,管理層采取的一項“利好”措施。 事實上,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在海外早有先例。不過,它有兩個前提:公司現金充沛和股價被嚴重低估。在這種情況下回購股份也并不完全是提升每股價值、阻止股價下跌,更重要的還是防止公司被收購。 而在中國目前股權分置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在二級市場被收購的可能,那么管理層的態度就是認為目前的股價已經嚴重被低估了。有充分現金的上市公司也應該為股指做點兒貢獻,拿出一部分錢來促進股價上漲。 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在1000點,股權分置正待解決的市場,推出回購政策不僅挽救不了股市,甚至還會造成沖擊。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我是大股東,那么我會希望股價在更低的時候去回購。至少在1000點,市場沒有企穩之前,我不會去想辦法砸盤已經是謝天謝地了,當然更不會積極主動地立刻采取措施促使市場反轉。 只有在流通問題解決之后,現金流通充沛的公司股價過低,遭受到收購威脅時,回購政策才會發揮作用。而目前,整體市場流通股的比例已經處于非常低的狀態,非流通股所關心的是如何流通。 《回購管理辦法》的出臺有可能使投資的預期變為上市公司在低股價回購之后再推出高對價補償的流通方案。如此一來,投資者操作上究竟應服從哪一個判斷?這在思維上是混亂的。 怪現狀六 匹馬單槍鬧革命 上市公司一般在股價被高估的時候傾向于增發,在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傾向于回購,但是,這應該是在流通問題解決之后才會進入正常狀態。因為目前上市公司2/3以上的股份是不流通的,沒有什么“股價”可以參照。那么管理層為什么會在千點推出這個政策呢? 筆者以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實在想不出其他的“利好”來鞏固千點的指數。只是單純地認為“股價被低估”這個現象的存在,而不去思考股價是否真的被“低估”,而又為什么會被“低估”。 股市如果是一幕演出,那么對于劇場經營慘淡的現狀,劇院老板也想過不少辦法,如責成導演采取措施解決。不過,措施采取不少,但是效果并不明顯,最后導演終于親自披掛上陣推出了股權分置改革試點。 不料,掌聲指數卻跌到了千點,這時候場面非常尷尬。導演上臺的時候沒有騎馬,而是騎了一只斑斕猛虎,張牙舞爪很是威猛。本以為這樣亮相效果很好,但是在臺上轉了一圈之后發現掌聲更加稀落。 有人小心地提醒:“導演,你下來歇會兒吧。” 導演看了看座下的猛虎,咬牙以悲壯的語氣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要將改革進行到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