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數個“黑色星期一”的連續打擊下,投資者對于市場的信心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此時,低風險、平穩收益的穩健型投資方式,應該是投資者規避風險的首選。投資專家認為,低風險是目前選擇投資方式的首要考慮因素,而券商理財產品不失為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
自年初始,券商們就紛紛從去年的蕭條境況中打起精神,加緊集合理財產品的研究、
開發工作,為進軍理財市場摩拳擦掌。特別是已經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11家券商中有6家的集合理財業務已經先拔頭籌:中信證券的“避險共贏”屬于“穩中求勝”型產品,80%以上投資于穩定收益類金融產品,預計年收益率可達5%;“光大陽光”是一只“大開大闔”型產品,股票、基金等風險類金融產品最高比例可達90%;廣發的“理財2號”注重追求穩定收益,除了可以進行不超過20%的新股申購外,基本上投資于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長江超越理財1號”是一只平衡性產品,股票和債券的比例都不超過50%;“東方紅1號”主張靈活配置資產,類似于配置型基金;而招商證券的基金寶則主要集中投資于基金。
在產品特征方面,一直為券商所“圈點”的兩個集合理財優勢是新股詢價和自有資金投入。詢價政策拒一般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于新股資金申購門外,投資者通過投資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可以享受新股詢價所帶來的超額收益,并且由于券商豐富的投行研發經驗,與其他理財機構相比,在新股詢價方面的獲利能力顯得更強。同時許多券商比如中信、光大等還在集合理財計劃中投入自有資金,當投資出現虧損時用于彌補投資者損失,這一隱性的以真金白銀為保證的保本承諾使得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擁有了絕對的風險保障優勢。按照記者采訪的幾位資深投資分析師的觀點,這些特點將使券商理財產品在市場上占有很大優勢。
當然,作為新開發產品,目前推出的券商理財產品也并非無懈可擊。首先,市場上現有產品在條款設計方面雖然較充分地體現了靈活性特點,但在產品創新方面仍顯不足,而且各家券商推出的產品同質化傾向比較嚴重。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在戰勝信任危機的同時以創新帶動理財業務的發展,是券商下一步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品牌實力問題在產品發售過程中也不容忽視,過去兩年來,券商危機頻現,投資者對券商的信任度和信心大大削弱,雖然目前發行集合理財產品的幾家券商,如中信等,都是通過管理層嚴格篩選的優質券商,但證券行業是否能通過這幾家“標兵”式券商的創新發展而改善其整體形象,實現行業的復興,還有待市場的考驗。
作者:FN記者 王妍
(來源: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