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余吉吉
隨著滬深股指連續下挫,基金凈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看到被寄予厚望的基金表現得如此不爭氣,不少投資者開始心存疑慮:專家理財還能不能信?手里的基金該不該拋?
系統性風險難以規避
中國銀河基金研究中心的王群航表示,作為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投資基金與個人投資者相比最大的優勢就體現在專家理財上。基金管理人在專業知識和投資信息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通過組合投資的方式減少非系統風險。例如,在基金業大發展的2003年,很多基金就在指數下跌的環境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收益。
但是,基金在通過組合投資有效降低非系統風險的同時,對系統性風險卻往往無能為力。近期股市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帶來的市場估值體系混亂,這是基金公司無力改變的。因此,基金投資者在基金凈值下跌時應仔細分析其原因,有些基金凈值減少是因為基金管理人投資失敗,這時候如果投資者已經對基金經理失去信心,就應該果斷放棄該只基金;但如果市場上絕大多數基金的凈值都發生下跌,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由系統性風險造成,而不是基金管理人之過,投資者這時就需要結合自己對市場趨勢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判斷作出投資選擇。
弱市里基金該不該拋
國內基金的投資者很多是原來的股民,他們是因為在股市里“屢戰屢敗”才轉向基金市場的。因此,很多基金投資者還用早先買股票的思路去投資基金,喜歡“追漲殺跌”,大家都買基金時自己也跟著申購,一旦基金表現不好就急忙贖回。
王群航說,雖然買基金省去了投資者緊盯個股的時間,但并不意味著投資者買了就可以高枕無憂。
基金作為中長期投資的一種方式,需要投資者對市場未來發展作出大致的判斷。如果投資者認為目前市場的下跌只是短期現象,未來股市在度過股權分置改革的陣痛期后還會有更大發展,同時自己選擇的基金可以在市場發展中分享收益,那么就應該堅定地持有,甚至增加申購,因為在市場低點的時候買進顯然成本更低。
但如果投資者對后市持悲觀態度,或者目前基金凈值的波動超出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那么贖回手中的基金,轉向其他風險更低的投資工具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